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伯希和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伯希和1878—1945Paul Pelliot

法国东方学家。毕业于政治学院和东方语言学院。1900年来中国,此后3次来华收集图书、资料。1905年8月进行中亚考察。1906年8月到达新疆喀什。对喀什地区直至敦煌石窟进行广泛的考察,并在一些地区盗掘,掠走大量珍贵文物。继斯坦因之后,窃走敦煌大量文物。发表:《敦煌洞窟》、《敦煌洞窟—伯希和笔记》等考古学著作。1911年起任法兰西学院历史学与考古学教授达34年。

伯希和1878—1945

法国人。1900年即进入中国。1906—1908年到新疆、甘肃考察。先后在巴楚图木舒克、库车速巴什和阿库尔发掘佛教寺院遗址。到敦煌盗窃大量文物。仅敦煌卷子即有5000余件。有汉文、藏文、粟特文、回鹘文、于阗文等写本。著作有《敦煌千佛洞》、《元朝秘史》、《马可波罗游记颧释》等。

伯希和1878—1945Paul Pelliot,

法国汉学家、探险家。曾就读于现代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沙畹 (Edouard,Chavannes,1865—1918)学汉文。1900-1902年两次被派来我国北京, 为法兰西远东学院图书馆收集藏书和收藏品。在京期间曾参与镇压义和团起义活动。1905年8月被任为法国金石和古文字科学院与亚细亚学会组织的法国中亚考察团团长。1906—1908年来我国新疆、甘肃等地区进行“考察”, 窃走我国大量文物,仅敦煌卷子即达五千余件,其中除汉文文书外,还有藏文、粟特文、回鹘文和于阗文等文字的写本, 现存法国吉美博物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应征入伍。战后曾任法兰西学院教授, 东方学杂志《通报》主编和法国亚细亚学会主席等。主要著作有《敦煌千佛洞》、《马可波罗游记校注》(与慕阿德合著)、《元朝秘史》及《马可波罗游记诠释》等。从敦煌窃去的文物,目前已由其学生韩百诗等以《伯希和遗稿丛刊》(27卷)的名义整理出版,已经出版第一卷《敦煌壁画》、第二卷《敦煌文献》、第三卷《库车寺院和壁画》、第十三卷《敦煌织物》、第十四卷《敦煌幡和绘画(文献)》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