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何首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何首乌radix polygoni multiflori补血药。出《日华子诸家本草》。见《司牧安骥集》。又名地精、首乌、马肝石。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切片, 晒干。生用或炙用。主产河南、湖北、贵州、四川、江西、广西等地。苦、甘、涩, 微温。入肝、肾经。制首乌补肝肾, 益精血。生首乌润肠通便, 解疮毒。主治: ❶阴虚血少, 腰膝痿软无力, 与熟地黄、山茱萸、当归、白芍药、杜仲、牛膝等配伍。 何首乌tuber fleeceflowerPolygonum mul-tiflorum,别名首乌、夜交藤。蓼科蓼属多年生半常绿半木质藤本植物。根细长,末端膨大成肉质块根,茎长3~4m,中空,多分枝,基部木质化。叶互生,卵形,渐尖,基部心形;托叶鞘短筒状、膜质。花序圆锥状,大而开展,顶生或腋生;花小、白色;花被5深裂。瘦果椭圆形。花期8~9月,果期11月。分布于中国南北各地。喜阳,耐半阴;喜湿,畏涝,要求排水良好土壤;适应性强。十分耐寒。播种或扦插繁殖。适应攀援绿化。根部又是名贵中药。1881年传入美国,现北部城市常见栽培。 何首乌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何首乌的块根。我国大部地区均有出产。苦、甘、涩,温。归肝、心、肾经。有补益精血,截疟解毒,润肠通便之功。主治下列病证: 何首乌tuber fleeceflowerPolygonum multiflorumThunb.,又称夜交藤。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生于灌木丛中山脚荫蔽处或石隙内,分布于中国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区;日本也有分布。根细长,顶端形成膨大的肉质块根。茎缠绕。叶卵状心形,两面无毛。花小,黄白色,组成顶生或腋生圆锥花序;花被5深裂,其外方3裂片在结果时肥厚,背部具翅。瘦果。花果期秋季。根入药,性微温,补肝肾,益精血,治血虚头晕、遗精腰酸等症;茎藤称夜交藤,性平、味甘,能养心安神,治虚烦不眠、多梦等症。 何首乌中药名。泰山何首乌,中外闻名。相传泰安城南何家庄有姓何的父子俩,以采药为生。这天,何家父子上山采药。老头爬到山腰,遇大雨,忽见有小孩哭泣,老头急忙把他抱到山洞里避雨。小孩不哭了,老头却饿昏过去。醒来不见小孩,只见有一块地瓜样的东西,老头吃了一半,听儿子喊他。便答应着。儿子进洞一看,见是个头发乌黑的年轻人,以为是耍弄自己。老头说明了经过,儿子才相信。爷儿俩拿剩下的一半到药铺请人一看,方知是一种药材。因为人吃了此药头发变黑,又是姓何的采的,这药就叫“何首乌”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