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佛祖历代通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佛祖历代通载中国佛教史籍。略称《佛祖通载》、《通载》。二十二卷(或作三十六卷)。元念常编集。念常(1282—1341),俗姓黄,号梅屋。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十二岁出家,在平江圆明院从体志学律。成宗元贞元年(1295)受具足戒。此后历游江浙,参访各大丛林,博览群典。至大元年(1308),晦机元熙从江西百丈山移居杭州净慈寺,他慕名前往拜谒。七年后晦机移住径山寺,他接任净慈寺住持,后又住持嘉兴祥符禅寺。至治三年(1323)赴燕京,受到帝师八思巴的尊宠。在此期间,曾观光三都,朝礼五台,搜集佛教流传事迹,从事著述。 佛祖历代通载简称《佛祖通载》二十二卷。元释念常(1282—1341)撰。念常是元代禅宗杨歧派僧人。俗姓黄,号梅屋。世居华亭(治所在今上海松江)。12岁出家为僧,从平江圆明陆院体志学律学。成宗元贞元年(1295)受具足戒。师从晦机,曾出任净慈寺主持。元延祐年间(1314—1320),居嘉兴大中祥符禅寺,并任嘉兴大中祥符禅寺主持。至治三年(1323),到元都燕京(今北京),深受帝师帕思巴尊宠。在京期间,他观光三都朝礼五台,搜集佛教流传史迹,费时20余年,潜心著述,完成佛教编年体通史著作——《佛祖历代通载》二十二卷。书中所载时间上迄自佛教传说的七佛和中国传说时代,终于他所处的元代元统元年(1333)。此书以禅宗为佛教正统,揽古叙今。该书力倡“自尊其教”。对历史上的儒、道两家,有褒有贬。时而援儒入墨,与斗佛者力争,而仍尊孔子。时而攻击斋醮和服饵修炼之术,而仍尊老子。念常以佛教中道观思想指导修史,尤重视中和。故对人对事论述较为公允。如承认韩愈为一代伟人,乃引西蜀龙氏之书,诋其言行悖戾。因念常颇涉儒书,在缁流之中较为赅洽。故使此书为世俗人等所接受。《佛祖历代通载》大部分内容取自宋道元《景德传灯录》和南宋祖琇《隆兴佛教编年通论》,故对补述宋、元二代佛教史实尤为重要。这也正是此书的价值所在。该书的缺点是,有的记述过于冗沉繁琐,年代史实亦有纰谬之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