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佛驮跋陀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佛驮跋陀罗359~429意译“觉贤”。东晋后秦僧人。本姓释。天竺(今印度)人,甘露饭王后裔。幼丧父母,十七岁出家,博学群经,多所通达,尤以禅律驰名。后游学罽宾(今喀布尔河下游及克什米尔一带),受在此游学的智严之邀,经交趾从海路来华,约于东晋义熙初年(公元405年)到达青州东莱。后闻鸠摩罗什在长安,义熙四年(公元408年)遂赴长安。《高僧传》载:“什大欣悦,共论法相,振发玄微,多所悟益。”“什每有疑义,必共谘决。”当时后秦姚兴提倡佛教,供养三千余僧,往来于宫阙,盛修人事,独佛驮跋陀罗守静,所行与诸僧不同。后受排挤,被迫与弟子慧观等四十人,离开长安,先去庐山,岁余又至江陵,后到建康(今南京市)。在道场寺,先后译有《华严经》、《观佛三味经》等。元嘉六年(公元429年) 卒, 寿七十 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