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俚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俚语liyu语言中通俗的语词。一般地带有方言性质和浓重的口语色彩,与庄重严肃的书面话形成鲜明对比。例如表示“死”,书面语中有“去世、逝世、牺牲、殉职、就义”等一系列词,庄重典雅。用俚语来表达这个意思,则有“完蛋了”、“翘辫子了”、“上西天了”、“蹬腿”、“呜呼哀哉”、“见阎王”等等。俚语通俗、生动,往往用于表示嘲讽、咒骂或轻蔑、厌恶的场合,常含有诙谐色彩。 俚语Li yu通俗的民间用语。常带有方言性质和诙谐色彩。通行面极窄。北京话里的“撒丫子”(放开步子跑)、“开瓢”(打破头),都是俚语。俚语同“流行语”既有差别,又难于分得一清二楚。常见的流行语是青少年群体内部交际时使用的口语,它有“新造的”、“迅速变化着的”等特点,与俚语是土话,一地之语,在使用范围和生命期上都有明显的差别。但流行语中有一部分是“起用”土话或者是土语的引申的,就难于与俚语分清了。如北京青年流行语中的“仔扭Ziniu”(找麻烦,啰嗦)、“臭了街了”(同类的货物太多了,不希罕了),这样的话北京早就有。“仔扭”,来源于车轮的“滋扭滋扭Ziniu”,令人嫌烦的声音,过去就有“找麻烦”的意思。“臭了街了”,来源于黄花鱼上市太多卖不出去,臭了街了。 俚语俗语中粗俗的、带有浓厚方言色彩的口语词。如上海话的“拆烂污”(喻不负责任,搞坏了事情),北京话的“开瓢儿”(打破头)。 俚语俗语的一种。语言中通俗的语词,一般带有口头和方言性质,同庄严词形成对照。如表示“死”的词,庄严词语称“逝世”、“牺牲”等,而俚语则说:“上西天了”、“没熬过来”等。俚语多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经验和愿望。有些俚语多用于嘲讽、咒骂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