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傅乐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23 傅乐焕1913—1966中国当代民族史学家,字彬甫,山东省聊城市人。1925年入济南市山东省立第一中学,1928年入青岛市山东大学预科,毕业后任省河务局分防员。1930年经其叔傅斯年介绍,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书记员。1932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36年毕业后又回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职,在图书馆从事资料工作,1942年升为助理研究员,1945年升为副研究员。1947年去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深造,1950年以 《捺钵与斡鲁朵》一书获博士学位。1951年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任研究员,1952年以著名辽金史专家调至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任研究员。1953年赴内蒙古和黑龙江省达斡尔族聚居区从事民族识别调查研究。1956年创办历史系任教授、副系主任兼民族史教研室主任。1958年至1962年参加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任辽宁组主管业务副组长,参与主持对满族、锡伯族、朝鲜族的调查研究。1960年起参加《辞海》民族分册的编写和标点二十四史的工作,初点部分《金史》。1962年领衔接受《中国历史地图集》东北图幅编绘任务,作了奠基工作。多年来在《史料学》、《东北民族史》、《辽金史》教学中和历史研究中,坚持马列主义理论与科研实践的有机结合,重视文献资料的考证和社会调查与考古资料的运用,治学严谨,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对民族史学多有贡献。1966年5月23日受迫害去世,1978年对其爱国主义精神与学术建树作出了公正评价。主要著述有《宋人使辽语录行程考》 (1936)、《辽代四时捺钵考》(1942)、《捺钵与斡鲁朵》(1950)、《关于达呼尔的民族成分和识别问题》 (1956)、《关于清代满族的几个问题》(1962)、《辽史丛考》 (1984) 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