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傅雷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89 傅雷1908—1966文学翻译家。字恕安,号恕庵。笔名傅汝霖等。上海南汇人。13岁入上海徐汇公学初中,始学法文。后就读于大同中学附中。1927年随其表兄顾仑布赴法留学。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留学期间游历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国。1930年,发表第一篇译作《圣扬乔而夫的传说》。1931年秋回国后,即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回国后曾在上海美专讲授美术史及法文。“一·二八”事变后,美专停课,入哈瓦斯通讯社(法新社前身)担任笔译。1945年与周煦良合编《新语》半月刊。1949年赴香港,同年回天津。傅雷译作宏富,尤以译文传神取胜。在遵循实践“信达雅”的翻译原则的同时,在1951年发表的《高老头·重译本序》中提出了“神似”的翻译标准,此说在中国译界有相当的影响。傅雷的翻译作品共30余种,主要是法国文学作品,其中巴尔扎克占15种,曾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协会吸收为会员。译有: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邦斯舅舅》、《贝姨》、《亚尔培·萨伐龙》、《夏倍上校》、《搅水女人》等,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伏尔泰《老实人》、《查第格》、梅里美《嘉尔曼》、罗素《幸福之路》等。他的全部译作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 傅雷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生于1908年,卒于1966年。字恕安,号恕庵。上海南汇人。傅雷早年曾在徐汇公学和上海大同中学读书,1926年,傅雷考入上海持志大学,并从此时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在《小说世界》和《北新》等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1927年,傅雷赴法国留学,并将途中的所见所闻写成了《法行通讯》共14篇。傅雷在法国期间,曾在巴黎大学和卢佛美术史学院学习,专门攻读文艺批评。1931年,傅雷回国后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美术史和法语。1932年,傅雷与倪贻德合编《艺术旬刊》。1934年,傅雷与叶常青合编《时事汇报》,并担任总编辑。1940年以后,傅雷一直专门从事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1949年,傅雷又与周熙良一起合编《新语》半月刊。新中国成立以后,傅雷曾先后担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等职。傅雷一生辛勤笔耕,翻译了许多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其中主要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贝姨》、《幻灭》、《夏蓓上校》、《托尔斯泰传》、《贝多芬传》、《约翰·克利斯朵夫》、《高龙巴》、《嘉尔曼》、《恋爱与牺牲》、《艺术哲学》、《幸福之路》等等,还出版有《傅雷家书》等。傅雷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尤其是他的翻译作品,更是影响广泛,为我国人民了解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做出了重大贡献。 左为傅雷 傅雷1908~1966现当代文学翻译家。字恕安,号恕庵。生于上海南汇。1921年就读于上海徐汇公学,后考入大同大学附中。“五卅”运动期间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同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27年考入上海持志大学,同年赴法国自费留学。1931年秋回国后任教于上海美专,同时致力于外国文学翻译与介绍,并先后与人合办过《艺术旬刊》、《时事汇报》、《新语》半月刊等。1945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解放后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及书记处书记等职。1963年加入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作永久会员。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梅里美等作家的文学名著,也翻译了不少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力作。不仅所译甚丰,而且文笔自然流畅,生动传神,很受广大读者喜爱。1966年9月,被“四人帮”迫害致死。自1981年起,安徽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了15卷本的《傅雷译文集》。另著有《傅雷家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