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儿童恐惧症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儿童恐惧症ertong kongjuzheng

儿童对某些物体或情景,产生过分的激烈的情感反应。恐惧的情绪在儿童中很常见,如对某些具体事物的恐惧,如怕动物、怕火、怕陌生人,以及对一些抽象概念的恐惧,如怕被丢失、怕死等等。大部分儿童的恐惧是短暂的,随着儿童体力与智力的发展,恐惧会慢慢消失。若恐惧的表现较为严重而持久,例如,没有明显的恐惧刺激或原因而无缘无故的惊恐,而且与其年龄不符(不同年龄的儿童有不同的恐惧对象,如0~6个月婴儿怕巨声、6~9个月怕陌生人等),在一般不再害怕某种事物的年龄时仍表现惧怕,出现紧张、恐慌、出汗、恶心、哭喊求助等现象,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如害怕与人接触或难以入睡,这就是适应不良,情绪障碍的表现,甚至形成“恐惧症”。根据心理学行为学派的理论,恐惧是儿童对其所处环境的一种行为反应,是习得的。而父母的行为与教育方式在儿童恐惧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所谓怕,是指对危险的一种预感,是人们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又苦于无能为力时的一种情感。这种预测性的怕,一般出现在开始有想象力的2岁左右。若大人经常吓唬孩子,想使不听话的孩子就范,例如,夜晚,外面雷鸣电闪,家长用恐怖的声调说:“再不闭眼,老猫就来叼你了。”就会使孩子逐渐对黑暗、猫、雷鸣、电闪等产生恐惧心理。另外,儿童的恐惧可以由条件反射而习得。例如,巨响会使幼儿本能地产生惊恐反应,若当巨响出现时,在幼儿面前放一只小白鼠(本不怕它),这样多次结合就会使幼儿形成对小白鼠的恐惧,甚至演化为怕白色的东西。此外,儿童也可通过观察或模仿别人的言行而产生恐惧心理。事实证明,具有神经质性格、对事物过于敏感、好大惊小怪的父母,孩子也胆小。既然恐惧可通过条件反射而习得,通过条件反射原理设计的一些方法也可以用来矫正儿童的惧怕行为。例如,对怕黑的儿童,开始由大人陪同在暗室门口站一会,如果他不怕了,让他单独站在门口或鼓励他进去看看,取出玩具,逐渐“脱敏”。平时要鼓励儿童去观察分析各种自然现象,懂得一些粗浅的知识和道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吓唬儿童,或让他们看恐怖的影视、图片。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5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