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清稗类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清稗类钞笔记集。近人徐珂编。四十八册。珂有《近词丛话》已著录。是书成于民国年间,凡一万三千五百余则,三百万余字。是书采录清人笔记、文集数百种,并广搜报章见闻、清代掌故轶闻而成。仿《宋稗类钞》体例,分时令、气候、地理、名胜、外交、礼制、战争、吏制、种族、宗教、风俗、农商、会党、文学等九十二类。各类按年编次,起天命元年(1616)迄宣统三年(1911),于历朝大事亦有记载。包容范围虽广,资料全备,便于检索,然体例不够谨严,选录颇杂。有民国六年(1917)商务印书馆铅印本等行世。 清稗类钞书名。近人徐珂编。清野史笔记之选编。编者乃光绪间举人,长于文学、诗词,尤善于搜集有清一代朝野遗闻。本书是在搜集清代野史、笔记,以及各家文集、新闻报刊基础上编成的一部记录清代朝野遗闻,以及社会经济、学术文化诸方面史事的专书。体例仿《宋稗类钞》、《明稗类钞》,按所辑史事之性质分类编排,故称“类钞”。共分为名胜、宫苑、朝贡、外交、礼制、教育、考试、兵刑、幕僚、宗教、婚姻、称谓、服饰、饮食等九十二类,记事共一万三千五百余则。每类之中,又按年代先后排列。由于作者广征博采,又有谨严的态度,故记事多有所本,既可补正史之缺,又可资谈助,颇便于读者。其中的“考试”类,记述了有关清代科举考试制度的内容三百七十一则,对了解清代科举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以及世人对科举制度的不同态度有参考价值。不足之处是全书引用的资料不注出处,若不经检查,后人引用则难以置信。原有1917年商务印书馆刊本,四十八册;今有中华书局校点本,十三册。 清稗类钞类书。近人徐珂编撰。48卷。300万字。1917年商务印书馆初版。1986年中华书局标点重印。采录清人笔记、文集数百种。广搜报章及见闻、清代掌故、轶事等,汇集而成。分时令、气候、地理、名胜、外交、礼制、战事、吏制、种族、宗教、风俗、农商、会党、文学等92类,1.35万条。分类按年编排,起自天命元年(1616),止于宣统三年(1911)。范围广泛,检查方便。其中载有大量关东史事,特别是早期满族史料。 清稗类钞书名。48卷。近人徐珂编撰。採录清人笔记、文集数百种。凡礼制、战事、吏制、种族、宗教、风俗等92类,13,500余则,300万字。分类按年编排,起自天命元年 (1616),迄于宣统三年(1911)。其中载有大量满族之史料。民国六年(1917)商务印书馆初版。1984年至1986年中华书局标点重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