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兀者卫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兀者卫明代羁縻卫所名。始设于忽剌温江(亦作哈喇浑水,即今黑龙江省呼兰河)中、下游、辖境较广,东至汤旺河流域,西抵通肯河流域,北起小兴安岭,南达哈尔滨、阿城一带。永乐元年(1403),其首领西阳哈、锁失哈等来朝,置卫,以西阳哈为指挥使,镇失哈为指挥同知。不久,南迁至建州一带(今吉林市一带)。亦称忽剌温女真,成为海西女真的核心卫分之一。明经营黑龙江流域,于建州造船运粮,曾敕令其部首领琐胜哥(即锁失哈)督守,为明招抚海西方面的女真部落。明代后期,海西女真重新组合,形成扈伦四部,纳入之。明末,建州女真兴起,努尔哈赤逐一兼并扈伦四部,遂成为新兴满族共同体的组成部分。 兀者卫明边地军镇名。位于今黑龙江省呼兰河中、下游流域。辖地大致东抵汤旺河以西,南至哈尔滨、阿城、宾县等地区。永乐元年(1403)十二月置,不久南迁。历代对兀者称法不同,汉魏时称沃沮,元代称乌者、吾者,清代称窝集,为满语“丛林”之意。系指居于丛林中之女真人而言。由于所辖地域广大,陆续分置出若干卫分。明清之际,变为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中之哈达、叶赫部。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努尔哈赤将其兼并。其部众后被编入八旗满洲,成为满族共同体之重要组成部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