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克山病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克山病又称“地方性心肌病”。在中国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病因不明。主要病理变化为心肌变性、坏死和纤维化。主要表现为急慢性心功能不全及各种心律失常。大量维生素C静脉滴注,纠正心力衰竭和休克。口服亚硒酸钠有一定预防作用。 克山病keshɑnbinɡ境内主要地方病种之一。为病因未明的慢性病程心肌病,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和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主要分布在渭河以北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交界的山区丘陵地带。1958年冬至1959年春,在旬邑县、淳化县、长武县、永寿县、彬县暴发克山病,共发病1218人,死亡498人;1965年在上述5县及乾县、礼泉县北部山区急发病人1532人,死亡487人。1960年以后推广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注射,在提高治愈率的同时,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提出“三防”(防寒、防烟、防潮)、“四改”(改良水质、改良居住条件、改善环境卫生、改善饮食营养)等综合性预防措施。1977年以后,在病区15岁以下儿童中推广口服亚硒酸钠片,克山病预防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效。1984年10月开始在旬邑县、淳化县、长武县及永寿县的11个乡镇,乾县、礼泉北部的23个乡镇大面积推广六万分之一硒盐防治大骨节病及克山病,使克山病持续稳定在历史发病的最低界限,控制了急型及亚急型的发生。 克山病一种地方性心脏病。1953年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北方流行在11月至次年2月发病,西南则以6~8月发病率最高。可分为急型、亚急型、慢型、潜在型4型。心电图检查有ST—T改变,低电压,Q—T间期延长,50%有心律失常。治疗先选大剂量维生素C,首剂5~10 g直接或加入25%葡萄糖液20 mL静脉注射。亚冬眠疗法可用氯丙嗪25 mg、异丙嗪25 mg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