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4.中低产田改良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4.中低产田改良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改土造田发展农业。1953—1956年,相继在前郭灌区进行苏打盐渍土改良研究,在蛟河县进行白浆土改良研究。1958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深耕改良的指示》,省里总结推广了集安、蛟河、通榆、洮南县群众改土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土壤改良工作。1959年根据国家提出开展第一次土壤普查的要求,对全省低产土壤状况进行了勘察,并制定出全省土壤改良规划。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到60—70年代,全省低产土壤的改良,从50年代初的一家一户在自家小地块上进行,逐步发展到社队利用冬春农闲季节开展以治水改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群众运动。80年代以来,随着全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完成,本着边普查边应用的原则,一方面利用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土壤普查成果,对东部地区的酸性和冷浆土壤进行大面积的改良试验示范,对西部地区的风沙和盐碱土壤进行综合治理。另一方面,各级政府都把改良中低产田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措施,纳入了工作日程。80年代中期,国家和地方增加农业投资建设商品粮基地县,实施以中低产田改良为重点的农业区域开发,吉林省中西部地区被列为农业建设重点区域。从此,全省中低产田改良进入了一个大规模、高效益的综合治理开发时期。
吉林省中低产田改造的重点:❶酸性土壤(白浆土)改良;
❷冷浆土壤改良;
❸盐碱土壤改良;
❹风沙土壤改良;
❺瘠薄土壤、石质土壤等低产土壤改良。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