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典论·论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402 典论·论文我国文学批评史上较早的一篇专论,三国魏文帝曹丕撰。《典论》是他所著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全书五卷20篇,后多散失。《论文》是其中保存较完整的一篇。文中论述了文学的价值、作家个性和个体风格、文体、文学批评态度等几个关于文学批评的重要问题。关于文学的价值,本文强调了文章(指诗赋、散文等文学作品)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充分肯定了文学的社会地位;关于作家的创作个性与风格,文章提出了 “文气”说,认为“文以气为主”,而“气之清浊有体”,强调作家的气质个性,而忽视社会实践和艺术修养对风格形成的重要作用; 对文体的分类,提出了本同末异、四科八类说;而在论述文学批评的态度时,则批评了“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和“文人相轻”的两种错误倾向。这些,尽管不免有偏颇之处,却对后世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典论·论文理论批评专著。三国魏曹丕撰。曹丕(187—226),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曹操次子。操死,袭位为魏王;不久代汉称帝,世称魏文帝。有辑本《魏文帝集》二卷。 典论·论文《典论》 一书,魏文帝曹丕撰。《三国志·魏志·文帝传》裴松之注引 《魏书》 载曹丕《与王朗书》,自称 “所著 《典论》 诗赋,盖百馀篇。” 《隋书·经籍志》 著录为五卷,《宋史》 以后,则不复著录,大概全书在宋代已经亡佚。清严可均辑其佚文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卷八。现存的佚文《典论·论文》 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较早的一篇专论。文章在关于文学的价值、关于文气、对文学体裁的区分、关于文学批评者的态度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虽然作者对这些问题未作全面的阐述,只是略引端绪,但对后代所产生的影响却很大。尤其在文学价值方面,作者强调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把文学提高到与建功立业并立的地位,鼓励作家去努力从事文学活动,这对魏、晋以后的文学发展,无疑具有推动作用。另外,作者提出 “文本同而末异”,把本末结合起来探讨的文学体裁区分的看法,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还是第一次; 它的提出,对后来文体的研究,也起了推进的作用。 典论·论文文论。三国魏文帝曹丕撰。丕有《典论》五卷,原书已佚,今有辑本。此篇要点在提出“文以气为主”、“诗赋欲丽”的主张;分析“文非一体,鲜能备善”因而有不同的风格与表现方法;评论了“建安七子”的才力与不足;主张公正评价作家作品,批评“文人相轻”的陋习;又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鼓励创作。对后世颇多影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