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积石峡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积石峡位于县境内。积石之名,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尚书·禹贡》云,大禹“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传说禹的盖世之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按,古以“积石”名山者有二:一是指阿尼玛卿山,又称大积石山;这里指的是小积石山,在积石关西25公里。峡谷两侧崖壁如削,黄河中流,谷口对峙如门,汉称积石关,隋名临津关,唐置积石军。明、清时筑有关门,人称“积石锁钥”,有重兵把守。积石峡重岩叠障,形势险峻,“凿开积石从天降,吞尽群流到海迟”(明杨一清《题积石关》)。崖壁上的岩石纹路,相传为大禹留下的斧痕。西口黄河岸边的青色巨石叫“禹王石”,其上有一臼窝,据说是大禹导河时的坐迹。历史上曾有不少骚人墨客到此游访,并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如“黄河滚滚自西来,此地曾经禹凿开”(明范霖《题积石》)。为了纪念大禹,人们还在积石峡建起了禹王庙。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