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溶解度solubility of pesticides
衡量农药在某溶剂中溶解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即是在特定温度下,在一定量饱和溶液中所含农药的量。单位为克/千克、毫克/千克、克/升、毫克/升。
影响因素 农药溶解度主要取决于农药和溶剂的性质及外界的温度和压力。物质的溶解特性,至今尚未建立起普遍的溶度理论。以前相对合乎客观事实的“相似相溶”经验规律:物质较易溶解在与它结构相似的溶剂中,现已不用,而是根据分子极性来估计溶解度。溶质和溶剂同为极性或非极性时,溶解度可能大,反之,则小。
农药的水溶性对农药在环境中的移动性、吸附性、生物富集性以及农药的毒性都有很大影响。水溶性大的农药容易从农田流向水体,或通过渗漏进入地下水,也容易被生物吸收,导致对生物的急性危害;水溶性小的农药,容易被土壤吸附,在环境中不易引起更大范围的污染;水溶性弱、脂溶性强的农药,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易引起生物的慢性危害。
测定方法 供试农药要用纯品,且不挥发,在水中具稳定性,温度一般为20℃。或据地区情况,选用合适的测定方法。常见的方法有柱淋洗法和瓶定法。
柱淋洗法 通过淋洗玻璃柱内涂药微球,测定农药溶解度的方法。适用于溶解度<10-2克/升的不挥发性化合物,要求溶解过程中物质性质不变。其原理是将供试农药涂于玻璃微球,装入微型玻璃柱内。用水淋洗,调节水的流速,待流出液中农药含量不变时,据已恒定的浓度值,求出农药的溶解度。(见图)

柱淋洗法测溶液度示意图
(据OECD)
瓶测法 通过对测瓶中药液加温或振荡来测定农药溶解度的方法。适用于溶解度>10
-2克/升的物质。不适用于具挥发性与表面活性的物质。将过量供试农药加入具塞玻璃容器中,加适量水,盖紧塞子后,置略高于试验温度的水中溶解。在试验温度下平衡一天,除去不溶物后,测定水中农药,直到测得的农药浓度值不再改变,此值即为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或将农药加水后于恒温振荡器中振荡,每隔8小时取样离心后测定水中农药,稳定后的浓度值,即为水中的溶解度。水中农药可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和极谱法测定。(见表)
不同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
农药名称 | 溶解度(mg/L) |
滴滴涕 溴氰菊酯 林丹 绿麦隆 丁草胺 | 0.002 /20℃ <0.002/20℃ 7 /20℃ 10 /20℃ 20 /20℃ |
(续)
农药名称 | 溶解度(mg/L) |
莠去津 伏草隆 马拉硫磷 敌 稗 甲草胺 异丙甲草胺 涕灭威 | 33 /25℃ 80 /25℃ 145 /室温 225 /室温 242 /25℃ 530 /20℃ 6000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