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冠心病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冠心病guanxinbing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系指粥样硬化病变使冠状动脉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脏心肌缺血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生在40~5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在欧美国家本病极为常见。美国每年约50万人死于冠心病,占人口死亡人数的1/3~1/2,占心脏病死亡的50~75%。在我国死亡率为29.6/10万人,占心脏病死亡人数的1/5左右,近年有增多趋势。冠心病一般分为5种临床类型: (1)隐匿型冠心病:无症状,有心电图改变。(2)心绞痛型冠心病: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一时性心肌缺血所致,可无组织形态学改变。(3)心肌梗塞型冠心病:症状严重,由冠状动脉闭塞致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所致。(4)心肌硬化型冠心病: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长期心肌缺血致心肌纤维化引起。(5)猝死型冠心病:因原发性心搏骤停而死亡。多为心脏缺血导致严重心律失常引起死亡。正确的预防措施可以控制冠心病发生、发展。如针对发病有关因素(包括戒烟、降脂、防治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等)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如适当地调节脑力与体力活动,安排合理的饮食制度,预防或纠正脂质代谢紊乱,服用降脂、抗血小板凝聚及抗心绞痛药物等,严重冠状动脉狭窄可做冠状动脉再通手术或外科搭桥手术治疗。 冠心病冠心病为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脏病。这种心脏病主要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供血不全,致产生缺氧而导致冠心病。我国22个省市统计冠心病发病率为6.46%,随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增加。但有报道高于90岁的老年人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反较壮年人轻,冠心病的发病率反而下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指影响冠心病发生及发展的危险因素,按其影响严重程度的顺序为: 冠心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最常见的心脏病。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痉挛引起。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猝死等表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和减少心肌的耗氧量,使用活血祛瘀的中草药及硝酸酯类药、B—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滞剂,冠状动脉搭桥术、血管气囊成形术等治疗。 冠心病冠心病的全名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营养心肌本身的血管称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以后,血管腔狭窄,引起心肌供血不足,故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起始部分,分成三条主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当某一主支发生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达70%以上时,即可能引起临床症状,或者狭窄虽然尚不很严重,但如发生血管收缩痉挛,也可以一时性加重缺血而出现临床症状。已经产生临床症状的冠心病确切发生率不很清楚。在我国中年以上人群普查其发病率大约为5~7%(不包括尚未狭窄到引起病状者)。男性多于女性,女性主要见于闭经以后妇女。本病在我国有逐渐增多趋势。某些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遗传、过量吸烟及长期脑力活动紧张等)可视为容易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大致有如下几种: 冠心病一种心脏病。多发生于40~5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在许多国家是人群中首位的死亡原因,占心脏病死亡的10%~20%。近亲得病机会可5倍于无这种情况的家族。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50%有冠心病。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