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冥祥记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冥祥记

古小说。南朝人王琰撰。辑佚书,不分卷。琰约生于宋孝建元年(454),卒于梁天监、普通间(502—527)。仕齐为太子舍人,仕梁为吴兴令。据自序说幼年居交阯(今越南河内),从贤法师受五戒,后还都,云游各地。此书撰成于梁初,系感于观世音金像显验而著。所记皆有关佛事,大凡生前作恶,入冥府则治于地狱受以酷刑,行善者则以好报添阳寿重返人间,信奉佛法则免罪消灾,立地成佛。主旨在戒恶劝善,为佛教文学,文笔委曲,描摹细密,颇具故事情节,时有可读。宋初编《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时,尚征引此书,至南宋曾慥编《类说》仅录四则,该书宋代渐佚。明清以来所编小说丛书收录该书条数不等,如明本《说郛》仅录一条,《旧小说》录五条,《古今说部丛书》录八条。唯近世鲁迅辑一百三十一条,而多采自《法苑珠林》和《太平广记》,收入《古小说钩沈》,见《鲁迅全集》。

冥祥记

十卷。南朝齐王琰 (约454—?)撰。王琰字号不详,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幼年在交趾,从贤法师受五戒。还都。泰始末移居乌衣,曾游于江都、峡表,齐建元元年复还京师,卒年不详。王琰是佛教徒,据书前自序称: 幼时从贤法师处得一座观世音菩萨金像,后金像常放光显灵,于是“循复其事,有感深怀,沿此征觌,缀成斯记”。谓之“冥祥”。此书所记皆善恶报应之事,旨在宣扬佛的灵异,劝导人们信奉佛教。是六朝志怪小说中“释氏辅教书”的代表作。在艺术手法上,《冥祥记》篇幅较长,语言简炼,情节离奇,叙事具体生动,较之以往志怪小说有很大跃进。书中有记隋唐人事,当系后人窜易,非王琰所作。此书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冥祥记》十卷,王琰撰。”两《唐志》同,唐以后不见著录。宋时唯有《太平广记》、《太平御览》、苏易简《文房四谱》征引,盖佚于南宋。《说郛》、《古今说部丛书》各有辑佚本,一卷。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其佚文一百三十一条与自序一篇,是目前较好的本子。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5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