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5.发展草食动物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5.发展草食动物

1979年以后广西开展牧草资源调查,摸清了牧草资源。全自治区有草场面积86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6.8%,可利用的草场面积657万公顷,占草场总面积的74.4%,占全境总土地面积的27.5%,是耕地面积的2.5倍,林地面积的1.2倍。广西草场总面积在中国南方13个省(自治区)中居第3位。万亩以上连片的草场有254处,其中10万亩以上连片的有8处。广西天然牧草中可饲用的植物有1 113种,其中优良的饲草植物377种,而常用的有173种。1980年在农业部支持下,开始兴建广西黔江示范牧场,引进外国技术、设备和人才,投资100万美元和270万元人民币,共改良牧地1 111公顷;铁丝围栏面积1.73万亩,总长度80.3公里;修建畜牲饮水的小山塘51个,总容水量4万立方米。改良的草场年每公顷产鲜草最高达4.26吨,比原生牧草高出1.43倍。1980—1985年广西畜牧部门在12个国营种畜场(畜牧场)、所和18个县开展牧草改良工作,1987年以后广西牧草改良工作又迈出新的步伐,以抓示范区带动面上工作。1987年9月由农业部和广西畜牧部门联合投资实施“广西草地开发与牧业综合发展示范区项目”(简称“1050”项目),项目建设以田林县为主点(区)、扶绥县为副点(区),年限4年,共计划投资1 050万元(其中农业部450万元,广西6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 263.88万元,是计划投资的120.4%。发展养畜(禽)专业户或联户共217户,改良建设草地面积7 676.25公顷,饲养牛1.34万头,示范区户均收入由1987年的2 918元提高到1992年的6 816元,比当地平均水平高1.1倍,人均收入由405元,提高到982元,增加了1.43倍。
1986—1992年,全自治区累计播种牧草面积达2.6万公顷,扩展到76个县和9个国营种畜场。其中1992年自治区财政拨款200万元专款用于种草养畜,这一年完成牧地改良面积1.03万公顷,其中人工种草面积达7 505公顷,比1991年增长55.9%,机械播种2 733公顷。全年利用改良的牧草养牛8 281头,养羊7 056只;用草粉添加配合饲料养猪4.57万头,养禽60.38万羽。1979年以来,广西的草食动物牛、羊、马、兔、鹅等有了较大发展。1992年末牛存栏741.44万头、马28.86万匹、羊89.05万只,鹅276万只,牛和马分别比1978年增长79.15%、72.50%。全年出栏肉牛55.33万头,羊30.34万只,鹅370万只、兔34.97万只。牛、羊、鹅、兔出栏数分别比1978年增长10倍和77.84%、15倍、1.1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