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凉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凉帽liángmào夏季戴之以蔽暑的帽子,有多种材质、形式,名目也很多。元萨天锡《上京即事》诗:“昨夜内家清暑宴,御罗凉帽插珠花。”元末明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五:“一日行郊,天气且暄,王易凉帽,左右捧笠侍,风吹堕石上,击碎御赐玉顶。”《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五回:“待不多时,虎哥来拜,戴着郎素凉帽,软屯绢道袍,镶鞋净袜,一个极俊的小伙。”《西游记》第五十九回:“一个老者,但见他穿一领黄不黄、红不红的葛布深衣;戴一顶青不青、皂不皂的篾丝凉帽。”清昭梿《啸亭续录·帽头毡帽》:“惟老翁夏日畏早凉,用青缎缝纫衬凉帽下,如今帽头状,初不以为燕服也。” 凉帽(《皇清礼器图示》) 凉帽见“礼帽”。 凉帽 凉帽清代满族男子夏季礼帽。立夏前戴之。无檐、形如覆釜,作 “△”形,俗称“喇叭式”。初尚扁而大,后尚高而小。分白罗胎(藤丝)、万丝胎 (竹丝) 两种,外裱以绫罗,初热用白或湖色罗,极热用黄色纱。白罗胎者,穿单、纱袍褂时戴用; 万丝胎者,仅于穿亮纱、葛纱袍时戴之。帽顶缀红缨,品官装顶珠。五品以下官员用红里,青蓝倭缎缘边,无官者用别色。有丧3年者戴羽缨(一作 “雨缨”) 帽,形式同上,藤为质,上缀黑缨,惟无缘。丧期品官不得用顶戴。行装之凉帽,亦藤为之,缨以红色犛牛毛,其最佳者曰“铁杆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