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出身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出身

(1)指入仕的身份、资格。唐代省试合格便取得出身,有了任官资格。宋制,进士、明经、诸科举人殿试合格,即由朝廷赐本科及第、出身或同出身,即成为“有出身人”。凡文才出众,不经殿试,亦可赐进士出身或同进士出身。“有出身人”在注官或升转时,比“无出身人”(主要为荫补入仕者)受优待。明清作为官员入仕前的身份,有举人出身、进士出身之分;作为入仕途径有正途出身、异途出身之分,凡科举中式者均属正途出身。(2)科举考试中次等合格者称“出身”。参见 “及第” 条。

出身

个人取得独立经济地位前的家庭的社会阶级成分,由此决定个人社会地位中的先赋内容。也指个人的早期经历,如行伍出身。

出身

科举考试用语。指官员获得官职前的身份以及入仕的途径或资格。唐代科举考试中的常举,分为进士、明经、明法等诸科,凡考中各科的人即获得出身,也就是获得了做官的资格,但须再经吏部考试方可授官。制举应考者,成绩列上等即可授官,其次亦给与出身。宋代科举取士之制分五等,一、二等曰及第,三等曰出身,四、五等曰同出身。各科举人殿试合格,由朝廷赐及第、出身、同出身,即成为“有出身人”。其他诸科举人和太学上舍生合格者,赐本科和上舍出身或同出身。凡文才出众,不经殿试,亦可赐进士出身或同进士出身。“有出身人”在注官和升转时,比“无出身人”(主要为荫补入仕者)受优待。明清殿试分三甲,称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统称进士出身。清制,官员出身分为:进士、举人、贡生、监生、荫生、生员、官学生、吏等。无出身者,满洲、蒙古、汉军称“闲散”,汉称“俊秀”。凡经科举中式及由贡生、荫生入仕者均称为“正途”,以其他身份或经捐纳、议叙获官者均称“异途”,亦曰“杂途”。异途出身者经保举,亦同正途,但不得考选科道官。非科甲出身,不得为翰、詹及吏、礼二部官,然旗员不拘此例。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