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列那狐的故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列那狐的故事》天寒地冻中,一只狐狸教狼把尾巴伸进冰冻湖面上的小洞中钓鱼,狼的尾巴被冻在冰面,结果在逃离猎人围捕时的挣扎中丢掉了尾巴,原来这是弱小的狐狸以智慧对强大的狼的报复;赶车人在路上捡到一只“死”去不久的狐狸,原以为可以发一笔小财,可谁知这是为了吃到车上鲜鱼的狐狸玩的装死的把戏;众怒中的狐狸被判死刑,这次看来是再也逃不脱了,于是狐狸故意高声说要把财宝留给孩子,引起狮王追问,狐狸编造了根本不存在的财宝故事,诬陷狼与狗熊,假说献出财宝,保住了性命和自由…… 列那狐的故事法国讽刺故事诗。约形成于12—13世纪。根据民间寓言提炼而成,并受《伊索寓言》影响。共27篇,用动物代表各种不同阶层人物,影射当时社会。讽刺封建贵族、僧侣和官吏。 《列那狐的故事》Roman de Renart法国中世纪最著名的长篇故事诗之一。形成于12世纪后期到13世纪中期,作者不详。其内容主要以法国民间的动物故事编织而成,具有法国中世纪市民文学的喜剧性的讽刺意味。由27组故事组成,全诗3万余行,均可独立成篇。核心是写列那狐的机智狡猾及其与凶残愚蠢的伊桑格兰狼争斗的故事,争斗的结局常常以恶狼失败而告终。列那狐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小贵族的代表,对弱小动物鸡、猫、麻雀等进行无端的残害和欺凌;另一方面,它身为统治者内部的一员,又必须与狮王、狼、熊等针锋相对,以确保自己的地位。因此,故事的寓意在于揭露封建统治者仰仗专横、暴力和弱肉强食来维护他们的统治。列那狐的奸诈又表明它是一个巧于钻营的资产者的形象。每当它与伊桑格兰狼发生冲突时,故事的编织者总是同情列那狐,反映了法国12世纪以来市民阶层愈来愈反对封建领主的倾向。《列那狐的故事》是中世纪民间诗歌的珍品,它对法国的后世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