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义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宗室。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王道邻之子,因临川王道规无子,以义庆为嗣。义庆幼年曾受到刘裕的称赞,13岁袭封南郡公。永初元年 (420),袭封临川王。文帝即位后为丹阳尹。元嘉六年 (429),加尚书左仆射,后自求解之。元嘉九年,出为平西将军 荆州刺史,加都督。荆州居建康上流,资财兵甲居朝廷之半。因义庆在宗室中有美名,故有此重任。他为人谦和,送往迎来曾不接受礼品。又留心抚物,推举贤士,在州八年,境内为安。后改授江州,又迁南兖州刺史,并带都督,不久加开府仪同三司。他性简素,少嗜欲,爱好文义,文辞可观,足为宗室之表。历任无浮淫之过,惟晚年奉佛教颇损费。少善骑乘,年长后不再跨马,遂招聚才学之士,远近必至。太尉袁淑文冠当时,义庆在江州请为卫军咨议。其余吴郡陆展、东海何长瑜、鲍照等,并有辞章之美,引为佐吏国臣。文帝每与义庆书,常用心斟酌。义庆在广陵得病,因陈求还,文帝许之。元嘉二十一年死于建康,追赠司空,谥曰康王。他先后撰《徐州先贤传》、《典叙》、《世说》、《集林》等220余卷。令存《世说新语》,记述汉末魏晋士大夫的言行。此书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官终南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所撰《世说新语》,记述汉末、魏、晋士大夫的言行,对后代笔记小说很有影响。另撰志怪小说《幽明录》,已散佚,鲁迅《古小说钩沉》辑有佚文200余条。 刘义庆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宗室。幼年即为宋武帝所知,初为豫州刺史、都督淮北诸军事。永初元年(420)袭封临川王,征为侍中。历任散骑常侍、度支尚书、丹阳尹,后出任荆州刺史、使持节都督七州诸军事,元嘉十七年(440)改任南兖州刺史、都督六州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卒谥康王。其为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虽才词不富,已足为宗室之表。招纳文学之士,共相唱和,时袁淑、陆展、鲍照、何长瑜等著名文士并以辞章之美,从其左右。撰有《徐州先贤传》10卷、《典叙》、《幽明录》30卷、文集8卷,已散佚。其著名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原名《世说新书》)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门,分类记叙汉晋士大夫的言行轶事,对后代笔记文学影响极大,仿作者甚多,在中国古小说中自成一体。另有赋、表等文章6篇、诗歌若干存世。《世说新语》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艺术成就很高。语言精练、文简意赅,颇能传达人物的个性特点,淡淡数笔,人物性格使跃然纸上,是很质朴的散文,有时几如口语,但意味隽永,描画传神,一种高远疏淡的气质,很难企及。鲁迅评价曰:“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丽”(《中国小说史略》)。在晋宋人的文章中颇具特色。此外《幽明录》现有佚文二百余条,描写叙述委婉入情,也反映出作者的功力。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