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易斯模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刘易斯模型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可以用图6说明。图中OA表示农业部门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实际收入,OW表示工业部门的实际工资。WSS′是工业部门的劳动供给曲线,D1K1、D2K2、D3K3分别为不同资本量下工业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对工业部门而言,在OW工资水平下,来自在农村的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具有完全弹性的,即不必提高工资,就能不断得到来自农村的劳动力的源源供给。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完全水平的直线WS。假定工业部门在初始阶段的资本量为K1,当资本固定为K1而逐渐增加劳动投入时,按照生产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劳动的边际产品将逐渐减少,如曲线D1K1所示。这条曲线也正是工业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工业部门雇用工人的数量由劳动供给曲线和劳动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当资本量为K1时,雇用的劳动力数量为OL1。工业部门的总产量为OD1FL1,付出的工资总量为OWFL1,剩余产出即利润量为O1FW。利润可以再投资而形成资本,使资本量由K1增加到K2。重复这一过程,就使工业部门的资本量继续增加,雇用的劳动力数量随之增加,利润额不断扩大,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张。 图6 刘易斯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型 当工业部门雇用的劳动力数量增加到一定限度,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已经全部转移到工业部门时,农业中的劳动边际生产率将提高,农业劳动力的收入也将提高。此时,工业部门要得到更多的劳动力,就不得不提高工资水平。 在刘易斯模型中,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力充裕,工业工资不变,利润额不断增加。第二阶段不再存在劳动力无限供给,资本和劳动都是稀缺的,工业工资上升,利润额不一定不断增加。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第一阶段。由模型可看出,刘易斯把工业部门的资本积累看成经济增长和劳动力转移的惟一动力。农业部门的作用只在于为工业扩张提供劳动力。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