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涓子鬼遗方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刘涓子鬼遗方外科著作。晋刘涓子撰,南齐龚庆宣整理。五卷。约撰于齐庆明元年(483),因托名“黄父鬼”所遗,故名。原书十卷,宋以后有两种残本,一为一卷本,题《刘涓子治痈疽神仙遗论》,介绍痈疽证治。一为五卷本,即现流传本。卷一论痈疽病因、鉴别。卷二为金疮外治法。卷三为痈疽、发背及乳结肿等病。卷四为黄父痈疽论及痈疽治方。卷五除痈疽方外,还有疥癣、面㾴、小儿头疮、热毒等药方。总结晋以前外科学成就,为我国现存最早外科学专著。揭示痈疽病因、病机及鉴别诊断,即以外治为主又注重内治,为后世外科用消、托、补三法奠定基础。有宋刻本,清嘉庆五年(1800)刻本,一九五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仿宋本影印。干祖望《早期的外科学专著——鬼遗方》(《上海中医药杂志》1958.5.44)、周一谋《一部现有最早的外科专著——略论“刘涓子鬼遗方”》(《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79.1.46)可供参考。 刘涓子鬼遗方五卷。宋龚庆宣 (生卒年不详)辑。龚庆宣,生平事迹未详,一称齐人,概生于南北朝宋、齐之间。此书传说为晋末人刘涓子得自异人所授,原为十卷,后散佚。宋时有残本五卷,另有一卷本,为 《刘涓子治痈疽神仙遗论》。龚庆宣序称,因同刘涓子后人道庆为邻而得其书,遂为编次。此书专论外科证治。卷一论痈疽病因及辨证。卷二论金疮外治法。卷三论痈疽、发背、乳结诸证。卷四载黄父痈疽论并治方。黄父即黄父鬼,刘涓子托名遗书者。卷五为疮疥杂证诸方。此书论外科疮毒证治,以外治为主,并重内治,为后世消、托、补外科治则奠下基础。是中医外科现存最早专著,颇有参考价值。有宋刊本,清嘉庆五年(1800)刻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仿宋本影印本,198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校点铅印本。 《刘涓子鬼遗方》中国医学著作。公元475~502年之间,由南齐人龚庆宣著,是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主要内容有金疮、痈疽、疮疖等皮肤疾患,有内外治处方140多个。该书载内治法,为后世外科“消、托、补”3大治法奠定了基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