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刘琨270—317LiuKun西晋文学家。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东北)人。早年好老、庄之说,效阮籍之放旷。曾预贾谧文学“二十四友”之游。后经历了“国破家亡,亲友雕残”的变故,思想变化。怀帝永嘉元年(307),为并州刺史,败于刘聪。愍帝建兴三年(315),为司空,军事失利,投幽州刺史段匹䃅,因事被害。 刘琨271—318西晋将领、诗人。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安国西南)人。少与祖逖为友,有大志。历任广武候、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长期坚守并州(治晋阳,今山西太原),整顿军政,颇有治绩。又联合鲜卑拓跋猗卢、段匹䃅,力拒刘聪、石勒。后因势孤,败于石勒,投奔幽州刺史段匹䃅。不久被杀。所作诗文,原集已佚,明人辑有《刘越石集》,现存《挟风歌》等三首诗。 刘琨270—317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东北)人。早年生活浮华放荡,好老、庄之说。历任著作郎、尚书左丞、司徒左长史等职,以奉迎惠帝到长安之功,封为广武侯。永嘉元年(307年)任并州刺史,愍帝时任大将军。现存诗歌只有三首。《扶风歌》为赴任并州刺史时作,描写途中困顿,感慨时局安危,情调起伏变化。《重赠卢谌》是被段匹䃅囚禁时作,表现其不计私怨、一心扶晋的怀抱和抒发英雄失路、壮志不酬的悲恨。另一首《答卢谌》,文笔慷慨激昂,深挚动人。刘琨诗风清刚悲壮,钟嵘在《诗品》中评其为:“善为凄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其为 “雅壮而多风”。明人张溥辑有 《刘中山集》。 刘琨270—317西晋将领、诗人。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东北)人。少时以豪杰自命。历任著作郎、尚书左丞、司徒左长史,惠帝时封广武侯。愍帝时,任大将军,都督并、冀、幽三州军事。败于石勒。后被幽州刺史段匹䃅杀害。诗卓有成就,钟嵘《诗品》称其“善为凄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重赠卢谌》中的“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传为名句。原有集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刘越石集》。 刘琨271—318西晋将领。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少有大志,与祖逖为友,并以文才重于时。惠帝时,封广武侯。怀帝时为并州刺史,领匈奴中郎将。愍帝即位,拜大将军,都督并州(后为并、冀、幽三州)诸军事。东晋建立,以曾向元帝劝进,迁侍中、太尉。长期坚守并州,联合鲜卑贵族拓拔猗卢、段匹䃅,与刘聪、石勒相对抗。后被匹䃅所疑,为其拘杀。 所作诗歌,今存《扶风歌》、《答卢谌》、《重赠卢谌》,抒写壮志未酬的悲愤感情。原有文集,已佚,明人辑有《刘越石集》。 刘琨刘琨270——317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东南部)人。早年生活浮华放荡,西晋末年,在尖锐的民族矛盾中成为爱国志士。他和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常为后人所传颂。历任刺史、大将军等职,转战抗敌,后被害。他的散文《答卢谌书》写得腾挪跌宕,层次分明,感情上激昂酸楚悲壮,文字简约劲拔,辞约义丰。由于他一生戎马倥偬,没有吟风赋月的闲情,传世作品不多。他的才学很为当世推崇。《晋书》本传评价道:“谌名家子,早有声誉,才高行洁,为一时所推。” 刘琨271~318西晋诗人。字越石,中山魏昌 (今河北无极)人。出身世族,少与祖逖为友。曾任尚书左丞、司徒左长史等职。惠帝时,封广武侯,任并州刺史。愍帝时,任大将军,升司空。后为石勒所败,投奔幽州刺史段匹䃅, 不久被杀。原有集10卷、别集12卷, 已佚。其诗今存《扶风歌》、《答卢谌》、《重赠卢谌》三首,前一首作于永嘉初年赴任并州途中,后二首作于被段匹䃅囚禁时,抒发了他抗敌御侮的豪情及壮志未酬的悲愤,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其诗悲壮清刚,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优良传统,并自成一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