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削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削xiāo也称“书刀”。削刀,一种长刃有柄的小刀,用以在甲骨、竹、木简上镂刻文字或削填修改。文吏为图使用方便,常将其佩带在身边,于是变成一种佩饰。商周时称“削”。汉代以后多称书刀。纸张普遍代替竹简后,渐废。宋时已视为罕见古物。汉刘熙《释名·释用器》:“书刀,给书简札有所刊削之刀也,封刀、铰刀、削刀,皆随时用作名也。”清毕沅疏证:“削刀,即书刀。”《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诸微物必以削削之。”《周礼·考工记·筑氏》:“筑氏为削,长尺,博寸,合六而成规。”汉郑玄注:“今之书刃。”唐贾公彦疏:“郑云‘今之书刀’者,汉时蔡伦造纸,蒙恬造笔,古者未有纸笔,则以削刻字,至汉虽有纸笔,仍有书刀,是古之遗法也。”《礼记·少仪》:“刀却刃授颖,削授柎。”唐孔颖达疏:“削,谓曲刀。”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公输王尔无所错其剞𠜾削锯。”汉高诱注:“削,两刃句刀也。”宋洪适《隶释》卷六“国三老袁良碑”:“今特赐钱十万,杂缯卅匹,玉具剑佩、书刀、绣文印衣、□极手巾各一。”张世南《游宧纪闻》卷七:“见一刀长可七八寸,微弯,背之中有切齿如锯,末有环。予退而考诸传记,乃知其为削。” 削(明王圻《三才图会》) 削书札。古时用刀削竹木作简册,在上面写字。如“削哺”“削牍”“削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