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劳乃宣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75 劳乃宣1843—1921近代音韵学家,拼音文字的早期推行者。字季瑄,号玉初,浙江桐乡人,生于河北广平。同治十年(1871)进士。曾总理上海南洋公学及浙江大学堂。宣统时,被委任过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兼署学部副大臣。辛亥革命后,主张复辟。曾应德人之聘,主持过青岛尊孔文社。他一生的主要建树,即推行合声简字。1905年,他在王照官话字母基础上,增加声母、韵母及入声符号,创成合声简字,使拼写北方话的官话字母分别成为拼写南京话的宁音谱,拼写苏州话的吴音谱与拼写福建话、广东话的闽广音谱,于1907年出版《简字全谱》,风靡一时。他主张言文一致,先“以土音为简易之阶”,再“以官音为统一之的”,从而引南归北,最后达到国语统一。为推行合声简字,他曾面奏慈禧太后,请求下旨颁行。1910年又与赵炳麟、汪荣宝等在北京成立“简字研究会”,向社会广泛宣传合声简字的意义。他将文字与教育、富国联系起来,认为中国要富强,“非简易其文字不为功”。1913年读音统一会制定注音字母时,深受合声简字的影响,并吸取了劳乃宣的若干意见。在等韵学研究方面,他继承传统,并注重实际语言的分析,著《等韵一得》,审音精细,于音理颇合。所著尚有《京音简字述略》、《简字谱录》等。 劳乃宣1843—1921字季暄,号玉初,自号矩斋,晚年号韧叟,祖籍山东阳信,生于浙江桐乡。清同治进士。历任南皮、完县、吴桥、临榆、清宛、蠡县等县知县和杭州求是书院监院、浙江大学堂监督、江宁(今南京)提学使、宪政编查馆参议、资政院议员、京师大学堂总监、学部副大臣及代理大臣等职。戊戌变法期间,著《变法论》、《谈瀛漫录》等书,鼓吹“古胜于今”的复古思想,企图抵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义和团运动时期,又作《义和拳教门源流考》*,称义和团“实系邪教”,力主镇压,并刊刻《查禁义和拳汇录》、《拳案杂存》*等书,广为散发;八国联军入侵后,又致书袁世凯,主张“剿拳和洋”;武昌起义后,又作《共知正解》、《续共和正解》,攻击民主政治,鼓吹君主立宪,主张还政清室;后更往来青岛上海间,积极策划清室复辟,张勋复辟时,被任为法部尚书、学部尚书。失败后,隐匿上海。著有《各国约章汇编》、《韧叟自订年谱》*等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