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齐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80 北齐书断代史史书。50卷,本纪8、列传42,唐代李百药撰。记载自北魏分裂,东魏建立,中经北齐代东魏,迄北齐亡,其间40多年史事。原名《齐书》,宋时,为区别萧子显的《南齐书》,特加北字。百药父德林仕北齐和隋,修齐史38卷。贞观元年 (626),百药奉敕撰《齐书》,据父旧稿,参考王劭《齐志》等书,历10年,增削成书。书中运用当时口语,真实生动。自宋以来,散佚太多,现能确认为百药原著的只有17卷,其余均为后人依《北史》等书补缀而成。该书仍不失为了解北齐情况的重要史书。 北齐书纪传体北齐史。二十四史之一。五十卷。唐李百药撰。李百药(565—648),字重规。定州安平(今属河北)人。父德林,历仕齐、周、隋三朝,曾参与修撰北齐国史,成纪传二十七卷。百药在隋朝任太子舍人、礼部员外郎、东宫学士等职。隋唐之际,参加农民起义军,在李子通、杜伏威部任职,后劝杜伏威降唐。归唐后,得太宗青睐,历任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太子右庶子、散骑常侍等职。贞观元年(627),受诏撰《齐书》,至贞观十年书成。后人为与南朝萧齐相区别,乃增一“北”字成《北齐书》。百药撰《北齐书》乃子承父业,是在其父旧稿的基础上继续加工完成的。但刘知幾在《史通·古今正史》中指出,百药除本其父旧作之外还“杂采他书”,扩充至五十卷。时有关北齐的专史尚有北齐崔子发的《齐记》三十卷,隋杜台卿《齐记》二十卷,王劭编年体《齐志》二十卷、纪传体《齐书》一百卷,姚最的《北齐记》二十卷,以及北齐祖孝征的《献武起居注》、陆元龟的《皇帝实录》等,这些史著对百药撰《北齐书》都有重要价值。 《北齐书》Bei qishu是唐初李百药撰写的纪传体北齐史。李百药(565—648)字重规,定州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曾任隋东宫学士并承龚父爵安平公。唐贞观元年(627),始拜中书舍人。《北齐书》共50卷:帝纪8卷、列传42卷,无表无志。北齐立国始于高洋称帝(550),终于北周灭北齐(577),共28年历史。帝纪则上起高欢,下至幼主高恒,记40余年间事。李百药的父亲李德林(570—590),历仕北齐、北周、隋三朝,对史事熟悉,在北齐时开始修撰本朝史书,写成本纪、列传27卷,但未能完成全书即去世了。从北齐到隋,曾有人先后写出六七种北齐史书。唐贞观初年,唐太宗命李百药写《北齐史》。李百药继承父志,又参考了多种北齐史,费时8年写成全书。《北齐书》是目前关于北齐历史的仅有的一部史书,据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李德林、李百药父子搜集了丰富的资料,把这段纷繁复杂的历史叙述得有条有理。《北齐书》并未从北齐立国开始写起,而是上推到高欢,更确切、完整地反映了北齐历史的轨迹。李百药极力维护统治者的利益,为其文过饰非,甚至歪曲历史事实;史书中记载了很多神仙怪异,这些都需要我们在阅读时加以识别、批判。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北齐书》,是流行的各种版本中比较完善的一种。 北齐书纪传体正史。唐李百药在其父李德林旧稿基础上增补整理而成。原名《齐书》,宋时加“北”字,以与萧子显的《南齐书》区别。全书五十卷,有帝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无表、志。作者编撰时采用王劭《齐志》,书中文笔生动,口语入史,长于叙事。唐代中期《北齐书》已逐渐残缺,后人取《北史》材料补成今本。此书虽大部为抄补,但仍为东魏、北齐这段历史提供了较全面的史料。 北齐书五十卷。李百药 (565—648)撰。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唐初史学家。他奉诏撰史,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开始编撰,贞观十年 (636年)完成的。李百药的父亲李德林任隋朝内史令,修国史,以才学著名。李百药在隋朝曾任建安县承,东宫学士,入唐朝后任中书舍人,散骑常侍,官至宗正卿。在他任中书舍人时曾受诏修订《五礼》、《律令》,唐太宗贞观元年受诏撰《齐书》。他的父亲李德林写成纪传体《齐书》二十七卷,又续撰《齐史》三十八卷。而李百药撰《北齐书》就是在他父亲旧稿的基础上,又采集了其他一些材料撰成的。如当时王劭的《齐志》,姚最的《北齐纪》,陆元规的《皇帝实录》等。《北齐书》到宋朝就加了 “北”字,以区别于《南齐书》。《北齐书》记事,起于高欢 (496年),终于幼文高恒(577年),约八十年。实际北齐朝起于公元550年高洋称帝,终于577年北周灭北齐。《北齐书》共五十卷。包括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本纪”前三卷记高欢、高澄事,这二人死在东魏,但《魏书》却没为他们立传。而《北齐书》从东魏起,将二人列为本纪。北齐的六个君主,有三个是高欢的儿子,所以在本纪最后一篇的末尾,对高氏政权有评论。“列传”四十二卷,前五卷为皇后及宗室诸王;最后七卷是七个类传。南北朝著名学者颜之推,列在《文苑传》中,他曾著有《颜氏家训》二十篇。还有东魏和北齐的几个著名文士,如《温子升传》,对魏收叙写更详细。《北齐书》无志,有关志的部分内容,可在《隋书》志中查找。《北齐书》编写体例,大致模仿《后汉书》卷末加论、赞。《北齐书》从唐代中期以后,就逐渐残缺。据清代钱大昕考证,现行五十卷的《北齐书》只有十八卷可以确认为李百药原本,其余的是以后取《北史》等补足的。但是《北史》中关于北齐部分的内容,原本就是从《北齐书》中抄的,如魏征的总论,本来就是为《北齐书》写的,李延寿抄入《北史》,后人又抄回来补《北齐书》的。所补的对本书历史资料价值影响不大。中华书局1972年出版的点校本《北齐书》后记中,对于补缺情况和不同版本的说明可作参考。 《北齐书》记述北朝高齐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撰述者唐代李百药。书有本纪8卷,列传42卷,共50卷。大体纪传有论有赞,但其中有1卷有赞无论,5卷有论无赞,19卷论赞全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