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区田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21 区田法汉成帝时的农学家氾胜之曾在关中地区推行区田法。据《氾胜之书》记载,当时的区田法有两种方式:一是带状区田。用一亩地作标准,长18丈,宽4丈8尺,将18丈长的地横断作15个町,町与町之间各留1尺5寸宽的人行道,这样共有14条道。每町宽1丈5寸,长4丈8尺,横着町每隔一尺凿一条1尺宽1尺深的沟,将凿沟掘出的泥土堆放在沟间,然后在沟中采取等距点播的方法,播种禾、黍、豆、麦等作物。二是方形区田。这种区田因劳力强弱和土质条件的不同,有三种规格: 上农夫区,6寸见方,6寸深,区间距离9寸,1亩地作3700区;中农夫区,9寸见方,6寸深,区间距离2尺,1亩地作1027区; 下农夫区,9寸见方,6寸深,区间距离3尺,1亩地作567区。区田法的突出特点是:“不耕旁地,庶尽地力”,这就是说,区田法在土壤耕作上只进行区内的局部耕作,而不耕区以外的土地,以便充分发掘土地的增产潜力。区田法“以粪气为美,非必须良田也”。区田法是综合采取深耕细作,等距全苗,增施粪肥,及时灌水,加强管理等各项增产措施,创造高额丰产的耕作方法。 区田法pit fields汉成帝时氾胜之在关中地区总结和推广的一种经济用水、集中用肥、配合深耕的抗旱丰产的农作技术。当时的区田法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方形区田和带状区田。方形区田,这种区田因劳力和土质条件的不同有三种方式: 上农夫区,6寸见方、6寸深,区间距离9寸,一亩地作3700区;中农夫区,9寸见方、6寸深,区间距离2尺,一亩地作1027区;下农夫区,9寸见方、6寸深,区间距离3尺,一亩地作567区。带状区田,即以一亩地作标准,长18丈,宽4.8尺。将18丈长的地面,横断作15个町,町与町之间各留1.5尺的人行道,共有14条道。每町宽1.05丈,长4.8尺,横着町每隔1尺凿1条1尺宽1尺深的沟,将凿沟掘出的土堆放在沟间,然后采取等距点播的方法在沟中播种禾、黍、豆、麦等作物。 区田法金、元时制定的一种田地种植法。即以一区之民种一区之地,地多者多种,地少者少种不得闲置土地的办法。《金史·食货志五》: “区田之法: …… (明昌) 五年 (公元1194年) 正月,敕谕农民使区种。先是,陈言为武陟、高翌上区种法,且请验人丁地土多少,定数令种。上令尚书省议既定,遂敕令农田百亩以上,如濒河易得水之地,须区种三十余亩,多种者听。无水之地则从民便。仍委各十户谋克县官依法劝率。承安元年 (公元1196年) 四月,初行区种法,男年15以上、60以下有土田者丁种1亩,丁多者5亩止。二年二月,9路提刑马百禄奏: ‘圣训农民有地1顷者区种1亩,5亩即止。臣以为地肥瘠不同,乞不限亩数。’ 制可。” 区田法古代适于山坡、丘陵等硗瘠土地及零星荒地的耕作方法。汉代已出现,《汜胜之书》有载。区为坑或垵。其法:土质稍好之地每隔九寸挖方、深各六寸之坑、为一区,置好粪一升、种籽二十粒,一亩可作三千七百区,一夫一日可成千区。土质稍次的土地每隔二尺作方七寸、深六寸之区。最差的土地每隔三尺为一区,区深六寸,方九寸。对充分利用荒瘠土地有一定作用。 区田法sectionfield programme❶汉代推行的一种抗旱丰产耕作法。系汉成帝(公元前32~前7)时农学家氾胜之在关中地区总结并推广。据《氾胜之书》记载:“汤有旱灾,伊尹作为区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传说抗旱增产的区田最初系商汤辅臣伊尹所创造。汉时的区田法有两种方式:一是带状区田。即一亩地作标准,长18丈,宽4.8尺。将18丈长的地面,横断作15个町,町与町之间,各留1.5尺的人行道,共有14条道。每町宽1.05丈,长4.8尺。横着町每隔1尺凿一条1尺宽1尺深的沟,将凿沟掘出的土壤堆放在沟间。在这种区田中,采取等距点播的方法,在沟中播种禾、黍、豆、麦等作物。另一种是方形区田。这种区田因劳力强弱和土质的不同,有3种方式: 区田法又称“区种法”。西汉时期由氾胜之总结前人特别是关中农民经验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高产栽培法。在此之前,战国时代在低畦种植作物的做法和西汉早期赵过的代田法与其有相似之处。其基本做法是在山坡等干旱地区“深挖作区”,在“区”里种植作物。这种做法有三个特点:一是深挖作区(1市尺到3市尺不等),增施肥料,调合土壤,增强土壤持水保肥能力,使作物的根部尽量发展;二是结合深挖和多施肥,实行点播与密植(以小麦为例,每区种5行,行距2市寸,距沟边1市寸,株距约4市寸,每亩约折合今市亩的65 000株);三是着重中耕灌溉。这种做法在防止水分和养分的损失上,有良好的作用,可使作物充分发挥其最大生产能力。其关键是实行深耕细作,集中使用水分和养料,以达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目的。现在北方旱作区播种谷子、小麦的某些做法,与区田法的原理颇相一致。 区田法西汉后期发明的集约耕作方法。区田法的田间布置有2种,开点和穴点。开点作法是将长18丈(汉1丈约为2.31m),宽4丈8尺的1亩田地横分为15町,町宽1丈5分,长4丈8尺。町间宽1尺5寸,每町又挖深1尺,宽1尺,长1丈5分的沟,沟内点种。穴点类似。开点每沟内种粟2行,行距5寸,每亩有15000多株;穴点各穴下种20粒,亩3700穴,合74000株。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