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十八罗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十八罗汉

民间所敬之神。五代时期,尊崇罗汉开始风行,绘画中十六罗汉发展为十八罗汉。其先,画十六罗汉,也有加绘两人者,推论为 《法住记》 的述说者“难提密多罗”,意译为“庆友”,以及译者玄奘。五代时所画十八罗汉像的最早记录见于苏轼 《十八大阿罗汉颂》,为其在海岛谪居时从民间得前蜀张氏所绘而作。其后,又有《自海南归过清远峡宝林寺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罗汉》,明确写出十八罗汉名号。前十六位取自《法住记》,为宾度罗跋啰惰阇(俗称“长眉罗汉”)、迦诺迦伐蹉、迦诺加跋厘惰阇、苏频陀、诺矩罗、跋陀罗、迦里迦、伐阇罗弗多罗、戍博迦、半托迦、罗怙罗、那伽犀那、因揭陀、伐那娑斯、阿氏多、注荼半托迦。第十七位为“庆友尊者”,第十八位为“宾头卢尊者”,后者显然是第一位罗汉的重出。南宋末年,志磐《佛祖统记》以第十七位、第十八位为迦叶尊者、军徒鈢叹尊者,也即《弥勒下生经》所说四大声闻中不在十六罗汉之列的两位尊者。至清乾隆年间,皇帝以第十七位应是降龙罗汉,即嘎沙鸦巴尊者(即叶迦尊者);第十八位应是伏虎罗汉,即纳答密喇尊者(即弥勒尊者)。降龙、伏虎的传说是中土特色,起源甚晚,不会早于南宋。两尊罗汉有龙有虎为陪衬,更显生动,再加之为钦定,从此即以皇帝的考证为准了。其塑像在大雄宝殿之中,作为释迦或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的环卫。此外,还有以第十七、十八位为达摩多罗、布袋和尚者,藏传佛教中又有以其为摩耶夫人、弥勒者。

十八罗汉

佛教罗汉名。据玄奘译《法住记》,释迦牟尼曾令十六大阿罗汉常住人间,济度世人。后人在此基础上另加二罗汉(具体名字各说不一),合为十八罗汉。唐末张玄和贯休开始画十八罗汉像,北宋苏轼分别题赞诗。

十八罗汉

佛教罗汉名,由十六罗汉发展而来。十六罗汉据玄奘译《法住记》云,释迦牟尼曾令16个大阿罗汉常住人世,普度众生。分别为:宾度罗跋啰惰阇、迦诺迦伐蹉、迦诺迦跋厘惰阇、苏频陀、诺讵罗、跋陀罗、迦哩迦、伐阇罗弗多罗、戍博迦、半托迦、罗睺罗、那伽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荼半托迦。唐末张玄和贯休两和尚始画十八罗汉像,宋苏东坡分别题赞诗,在十六罗汉基础上加《法住记》的作者庆友为第十七,重复第一罗汉宾头罗尊者(为“宾度罗跋啰惰阇”的异称)为第十八。也有增迦叶和军徒钵叹;或加达摩多罗和布袋和尚,或加降龙和伏虎。中国西藏地区则加摩耶夫人和弥勒。

十八罗汉shibɑ luohɑn

民间社火舞蹈。流行于三原县西阳镇东寨村,由四川引进。舞蹈由18位青少年组成,其中9名青年扮座子,肩头各站一少年,均扮成罗汉状,故称十八罗汉。表演时队形不断变化,肩上罗汉造型也随之变换,有“童子拜观音”、“朝天一炷香”等。高潮时,8人在场进行叠罗汉,做蹬瓮、过天桥等动作,场面悬、惊、险、妙。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