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千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千山在鞍山市区东南20公里处,又称千华山、千朵莲花山、积翠山,共有峰峦999座,其数近千,故名千山。山中奇峰叠起,塔寺棋布,红墙碧瓦的座座古刹尽掩在奇峰茂林之中。自古就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寺不古”之誉。风景区面积达44平方千米,景点近200处,分北沟、中沟、南沟三大景区。 077 千山为东北地区三大名山之一,位于鞍山市东20公里,共有峰峦999座,以其近千,故名千山。最高峰仙人台,海拔708米。素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寺不古”之誉,自古即为辽东名胜。唐代以来,修筑五大禅林(祖越、龙泉、大安、香岩、中会)、八庵、九宫、十二观,形成以山林寺庙为主体的风景区。按地形和景点划分为北、中、南、西沟4条风景线,其中以北沟的景点最多,亦是精华所在,主要有无量观、葛公塔、祖越寺、八步紧、夹扁石、一步登天、一线天等。(徐万临) 千山原名千华山,又称“千朵莲花山”。位于辽宁鞍山市东南约20公里。是东北著名的风景区之一。以千峰万壑、苍松巨石、古刹禅院、松涛林海、流泉飞瀑闻名。可分北沟、中沟、南沟和西沟四个景区。古迹名胜多沿沟分布,尤以北沟古迹最多,景致最佳。有无量观、葛公塔、玉皇阁、八步紧、一步登天、龙泉寺、天上天、五佛顶等。沿南沟可达千山最高峰仙人台,远眺鞍山风光。 千山位于辽宁鞍山市东20公里。是东北地区三大名山之一。占地3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00多米。因有999峰,接近千数,故名千山。千山奇峰突兀,自古为辽东名胜。山中辽金以来的名胜古迹很多,有相传建于唐,驰名于明的五大禅林,有无量观、九宫、八庵、十二观等殿堂庙宇。现存古建筑20余座,皆掩映山林之中。 千山在辽宁鞍山东20公里,辽阳东南30公里处。山脉主峰状若莲花,又名千朵莲花山,古称千华山、积翠山。山中奇峰迭起,计有999座,以其近千,故名。占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最高处海拔708米,千座山峰,山山有名,峰峰有说。比较著名的有仙人台 (千山第一高峰)、五佛顶、驻跸山、五龙峰等。千峰万壑层林叠嶂之中,散落着五寺、八庵、九宫、十二观。其中以无量观、龙泉寺、祖越寺、大安寺、香岩寺、中会寺最负胜名。他如青云观、慈祥观、圆通观、五龙宫、太和宫、鎏金庵、南泉庵、水鱼庵等也均以奇古幽静见称。另外,更有葛公塔、聚仙台、罗汉洞、一线天,夹扁石、天上天、增和桥、来鹤亭等胜景和松门塔影、瓶峰晨翠、钟楼远眺、佛手拏空等奇观可供人们游览凭眺。其建筑相传建于唐,相沿于辽金,驰名于明,增制于清。千山自古为辽东名胜,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寺不古”之誉。有诗赞曰:“一石一泉皆化育,千华千顶孰雕锼?”此言至确。世传唐太宗征高丽驻跸于此。有清辽阳才子王尔烈弱冠时尝住龙泉寺读书,后来官至翰林,为嘉庆帝之启蒙老师。 千山 千山中国风光名山,游览胜地。千山山脉属长白山支脉,系辽东半岛山地的总称,北接龙岗山、南伸步云山、止于老铁山,略呈北东—南西走向,全长约420km,宽约8~100km,平均海拔约400m。北有老秃顶山,海拔1325m;中有摩天岭,海拔969m,步云山,海拔1131m;南有老铁山主峰大崖顶,海拔465m。千山也是中国佛道教名山、著名风景游览胜地,东北3大(长白山、医巫闾山)名山之一,位于鞍山市东南25km。千山原名千华山,又称积翠山、千朵莲花山,因有999峰,近千峰故名。千山山体南北狭长,景区约300km2,已开发面积约44km2,重点景区约21km2,主峰仙人台,海拔708.3m。千山自隋唐已有佛道教活动场地,辽金元明清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盛时有寺、庵、宫、观38座,现存庙宇20多座。至今龙泉、祖越、中会、香岩、大安等五寺,并称5大禅林。按地形景点游览千山,分北、中、南、西南4大景区、180多处景点。❶北部景区:有景点80余处。无量观:位于北部北沟,是千山正门入景区的第1个景点。观建于1667年(清康熙六年),现存殿宇19栋49间。正殿3官殿,供奉天、地、水(尧、舜、禹)3官塑像。矗立山巅的玉皇阁,是仅存的唐代建筑。观周围有4座古塔,其中玲珑塔建于唐代,为13级花岗石塔,平面呈六边形,高12.3m。八仙塔为6角11级,高13m,4周有砖刻8浮雕。象首峰前,砌筑33级石阶,宽5m,一步一层天,称33天。一线天,在卧虎峰西北,长约30多m,宽近1m,高16m,形似斧劈。祖越寺:位于北沟无量观西阁之下,始建于唐代,现存大殿3间。龙泉寺:位于北沟,东距无量观1.5km,始建于唐代,寺后堂建于1558年(明嘉靖三十七年),现共有大小建筑20栋,寺周围有16景。五佛顶:位于北沟西端,距龙泉寺3km,为千山第2高峰,海拔554.1m,佛顶平坦,从南至北立有5尊半身石佛而得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