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升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升华shenghua在三相点的压强以下加热物体时,物体不经过液态而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其逆过程称为凝华。各种物质的三相点压强不相同,有的高,有的低,在常温常压下,只有少数物质(例如干冰、碘化钾、硫、磷、樟脑等)有很显著的升华现象。为了防止蛀虫而放在衣箱里的樟脑丸,放久后会变小以至消失,冬天晾在室外的结了冰的衣服会变干,都是物质的升华现象。冬季地上出现的霜是水汽在夜间凝华而成的冰晶。在实验室中,封闭在烧瓶中的碘,加热时它升华充满烧瓶,降温时它又凝华在烧瓶壁上。升华时,和固体处于平衡的蒸气的压强称为固体上方的饱和蒸气压。表示饱和蒸气压与温度关系的曲线称为升华曲线,由(p-T)图中的曲线OS表示。曲线上的点表示固—气两相平衡共存的状态。曲线的斜率由克拉珀龙方程决定。一般固体(例如金属)在常温下的饱和蒸气压很低,例如铝在熔点962℃时的饱和气压才不过0.27帕(2×10-3毫米汞柱),因此在常温下实际上是不升华的。少数固态物质的饱和蒸气压很高,例如干冰(固态CO2)在-78.5℃时的饱和蒸气压为101×103帕,碘在114℃时的饱和蒸气压为12×103帕,因而它们有很显著的升华现象。冰的饱和蒸气压比金属也高得多,它在0℃时为611帕,-1℃时为562帕,-2℃时为517帕,-5℃时为402帕,-10℃时为260帕,-20℃时也有103帕,因此冬季结了冰的衣服会因冰的升华而变干。升华只发生在固体的表面。升华时物质的粒子直接由点阵结构转变为气体分子,它一方面要克服粒子间的结合力作功,另一方面还要克服外界的压力作功,因此物质升华时要吸热。单位质量的物质升华时吸收的热量称为升华热。因为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热量,所以可利用升华现象来致冷。例如,食品工业用干冰作致冷剂使食品快速冷冻。干冰的制造、运输和使用都很简便,又无副作用,因此在科学研究中也广泛应用。人工降水的方法之一是在不降水的冷云中撤布干冰,干冰进入云体后,很快升华,升华时吸收大量热量,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从而使云中的水汽凝成冰晶,也使过冷的水滴冻结成冰晶。冰晶继续长大,下落过程中又吞并水汽和过冷水滴,成为更大冰晶,降到近地层中遇到较暖空气层后,便化为雨落到地面。又如,为了克服飞机高速飞行时与空气摩擦发热的危害(称为热障),可将石墨涂于机身表面,利用石墨的升华吸热来降低机身的温度。升华也常用来提纯某些物质,比如樟脑、碘、硫和氯化汞等。 升华shenghua原为物理学的一个概念,指物质受热由固态不经液态而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精神分析学家S.弗洛伊德借用“升华”这一概念来表示人的一种自卫机制,用这种情感变化说明他的人格理论。特指被压抑于无意识中的本能冲动, 常转向社会所许可的活动中去寻求变化的、象征性的满足。他们把人类的文艺创作和宗教活动都解释为性本能冲动升华的结果。如当一个青年男子对某女士产生热爱的情感,但终被拒绝,他悲伤万分,濒于自杀;后来,他把爱该女士的感情凝聚于写作、绘画、雕刻或音乐中去,刻意求工,终于把纯朴、热烈的爱情提高到艺术的最高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 升华sheng hua指审美主体浓烈的审美感情向纵横方向扩充的心理状态,是审美情趣的一种形态。升华现象在审美过程中常常出现。当审美直觉向审美知觉过渡时,审美感情越来越强烈,结合联想从一物扩充到他物,形成新形象;有的是通过一个审美对象,结合联想,使审美感受越来越深刻。前者是横向扩充的升华现象,后者是纵向扩充的升华现象。 升华固体不经过液态直接转变为蒸气的过程。如萘丸(俗称“樟脑丸”)的逐渐变小就是升华的结果。升华只发生在固体的表面,并需吸收热量。常用来提纯某些物质,如氯化汞、碘及硫等。 升华见“化学”中的“升华”。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