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华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89 华表上古时立于通衢要道上的木柱,古人称“谤木”,后称“华表木”。相传尧舜时,为纳谏而立,以供人书写谏言。中古以后,极少见此记载,现所见华表,均为雕刻精致的石柱,仅用于宫殿、陵墓、城垣和桥梁前的装饰或标识。一般对称列于建筑物左右或四隅。柱身浑圆挺健,雕以蟠龙纹饰,柱顶有承露盘,盘上有蹲兽,有的柱身上部横贯一云板,底有须弥座,四周围栏。设于陵墓前的华表叫“墓表”,如在南京的南朝梁萧景墓前墓表。而北京天安门前后两对汉白玉华表,造型俊秀,雕刻精美,为古代宫殿华表中之精品。 169 华表见42089条。 华表亦称“桓表”、“谤木”、“表木”。起源于远古。传说尧和舜为让百姓表达自己的意见,曾经在宫外悬“谏鼓”,于大道或路口上设立“谤木”。前者是让臣民击鼓进谏,后者则是让臣民在竖直木柱上书写意见。“谤木”的最初形制,据崔豹《古今注》中说:“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以横木交柱头,状如华,形似桔榫”,“或谓之表木,以表示王者纳谏也”(《古今注·问答释义》)。当初的华表仅是头上有横木或其他装饰的一根立柱,后为防止雨淋日晒,防腐蚀,渐以石柱取而代之。封建时代的华表已失去原有让臣民表达意见的含义,或是作为标志,或是刻上花纹以作装饰品,且多设于宫殿、庙宇、城垣、桥梁、陵墓前。现存的明清时代的华表由柱头、柱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柱头有一圆形石板叫“承露盘”,其上有仙鹤或石犼,柱身一般作成龙形,龙身布满云纹,多呈八角形,柱身上方有横插的云板,华表基座则多为须弥座形式。 华表 华表华表汉以前称桓表,是起标志和纪念作用的建筑物。元以前,以成对的木制立柱,上插十字形木板,顶上立白鹤,设在路口、桥头和衙署前。明代后华表演变为在石制须弥座上立着装饰有精美浮雕的石柱,柱头用石雕云纹板,表顶立白鹤改为蹲兽,称朝天吼。此外还有墓表,柱顶不设云纹板,立在墓道前端作为入口标志。汉代以来,现存最精美的墓表是南朝陵墓萧景墓表,高约6米,由柱础、槽柱、方版、束柱、盖盘和蹲兽组成,比例匀称,雕刻精细工整,也是南朝建筑雕刻艺术的精品。 华表 华表中国古代设在桥梁、宫殿或陵墓等前面,作为标志和装饰用的大柱。柱身大多雕有蟠龙等纹饰,上为云板和蹲兽。多为石造。设在陵墓前的又称“墓表”。 华表中国古代在宫殿、桥梁、城垣或陵墓等前作为标志或装饰纪念用的立柱,又称谤木、桓木、表木。相传始于尧舜时代。最初多竖立在交通要道,供人们写谏言,评论时政,同时也起路标作用,汉武帝时始称华表。后多设立在桥梁、宫殿、城垣或陵墓前,并逐渐演变成为建筑物旁的装饰品。华表一般为圆形或八角形,元代以前多为木制,后主要为石造,柱身雕有蟠龙等纹饰,顶端是云板或蹲兽(望天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