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叙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14 叙画南朝宋王微撰。文中述及绘画“本乎形者容,灵而变动者心也。灵无所见,故所托不动”。强调作画乃作者心灵之表现。认为作画“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强调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即以一点一画,可以状广博无穷、千变万化之自然物,以达到“尽寸眸之明”。然而变化又离不开矩规。文中又说“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岂独运诸指掌,亦以明神降之”。指出绘画不只限于如实反映现实,更重要的必须表现物象的内在精神,即后来所说的 “神韵”。 叙画山水画论著。南朝宋王微撰。王微(415—443,一说453),字景玄。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出身王氏大族,曾任司徒祭酒、太子中舍人等,父死后,辞官闭门,坚拒征召,常居一屋,读书玩古十余年,直到逝世。善属文,能书画,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著有《鸿宝》,不传。绘画被谢赫《古画品录》列为第四品。 《叙画》Xuhua早期山水画理论著作,略晚于宗炳的《画山水序》。作者王微指出山水与地图的区别,强调山水画创作的“致”和“情”,以 “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虽有金石之乐,珪璋之琛,岂能仿佛之哉”描述画家对自然美的审美感受。他还指出,作画的要旨在于“明神降之”,将自己的才智、想象力和思想感情凝聚在作品里。他与宗炳的绘画理论对后世文人画理论的产生起了极大的作用。 叙画1卷,画学论著。南朝·宋王微撰。《叙画》通篇400余字,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着重阐明了画家在艺术创作上,应充分地发挥主观的能动作用。指出绘画:“本于形者融,灵而变动者心也。”他认为作画不能只限于目之所及。强调“一管之笔”,可以“拟太虚之体”,达到“尺寸眸之明”。后世所画山水,提出:“远取其势,近取其质”,正是与王微的这些所论,有一定的传统关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