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古赋辨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古赋辨体文论。元人祝尧编。八卷,外集二卷。尧字君泽,上饶(今属江西)人。延祐五年(131)进士。为江山尹,后迁无锡州同知。此编录两汉、三国、六朝、唐、宋诸赋,每朝选录数篇,以辨其体格。采摭颇为赅备,而分体过于绝对,后人多有非议。外集二卷,为拟骚、琴操歌等,为赋之别体。有《四库全书》本。 古赋辨体八卷。《外集》二卷。元祝尧 (1318年前后在世) 编。祝尧,江西上饶人,延祐五年(1318) 进士,官无锡州同知。生卒年不详。书中收《楚辞》及两汉以至宋人辞赋,每朝录数篇,以辨其体格,凡八卷。外集二卷则拟骚、琴操、歌等数篇,为赋家流别。本书以为,《子虚赋》、《上林赋》之体,其源出 《卜居》、《渔父》,宋玉等述之,至汉而盛。首尾是文,中间是赋,世传既久,变而又变,其中间之赋,以铺张为靡,而专于词者则流为齐梁唐初之俳体。其首尾之文,以议论为便,专于理者则流为唐末宋代之文体。四库撰者评论认为:于正变源流,亦言之最确。何焯以为赋颂乃一体,然是书既以体辨名之,自不能二而一之。此为微瑕而已。有 《四库全书》 本。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