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司马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司马

官名。夏、商时期始置。此后历代或置或废不一,至明废。初为国家主军官,至唐以后为州的佐吏。《尚书·牧誓》: “司徒、司马、司空。”周秉钧注: “《孔传》 曰: 治事三卿,司徒主民,司马主兵,司空主土。”《周礼·夏官司马》: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夏官司马,使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政官之属: 大司马卿1人,小司马中大夫2人,军司马下大夫4人,舆司马上士8人,行司马中士16人。……凡制军: 12500人为军……军将皆命卿; 2500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 500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旧唐书·职官志三》: “上州:……司马1人,〔从五品下〕 ……尹、少尹、别驾、长史、司马掌贰府州之事,以纲纪众务,通判列曹。” “大都督府:……司马2人,〔从四品下〕。”

司马

职官名。西周始置,掌管军政与军赋。春秋时各国都有此官,但职掌不同。在宋郑诸国,为执政大臣之一,掌军事;在晋国,则仅为军中之军法长官,位为大夫。晋国诸强臣及鲁国“三桓”家臣中亦有此官。楚国有此名,或又分为左司马、右司马,位在令尹、莫敖之下,掌军政。

司马

官名。西周开始设置,春秋、战国沿之,掌军政与军赋。汉武帝时废太尉,设大司马,掌宫廷实权,故后世用作兵部尚书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东汉大司马改为太尉,大将军营五部,部各设置军司马1人。魏晋至宋司马均为军府之官,在将军之下,综理一切府务,参与军事计划。隋唐两代州郡府佐吏有司马1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一般用以安排贬斥之官,有名无权。明、清两代称府同知为司马。

司马

官名。1.西周始置。春秋战国沿置。掌军政、军赋及军旅等事。汉武帝时废太尉置大司马,位居三公之首,实掌全部政务。后世别指兵部尚书;2.汉设:大将军营五部,各置军司马一人,专掌兵事。魏晋至宋,司马都在将军之下,为综理军务参与军事谋划的军府之官。隋唐又为各郡佐官,明清因称府同知为“司马”。

司马

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马之属,掌管军政与军赋。春秋时为鲁国三官之一。《左传·昭公四年》:杜泄谓季孙;“夫子(叔孙豹)为司马,与工正书服”。《左传·哀公十一年》:“将战,吴子呼叔孙(州仇)曰,‘而事何也’?曰,‘从司马’。”鲁国卿大夫家也设司马。《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叔孙氏之司马鬷戾言于其众曰,……。”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