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其濬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吴其濬1789—1847清植物学家。河南固始人。字瀹斋,一字季深,吉兰,别号雩娄农(即固始的农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江西、湖北学政,兵部侍郎,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福建、山西等省巡抚或总督。他对植物学有浓厚兴趣,凡读书时所涉及的草木内容,均辑录不漏,著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他又利用为官到各省的机会,广泛访问调查,深入考察植物名实,辨其形色,别其性味,并组织人力采集植物标本,绘制成图。历时7年(1841—1847) 完成巨著《植物名实图考》38卷。该书收载植物1714种,附图1800余幅 (约1500幅为写生所得)。书中对中药的产地、形态、品种进行了考证,同时对中草药的功能、主治亦有论述,纠正了一些本草学家的错误。所载植物图,绝大部分描绘精美、细致逼真,对植物分类有重要参考价值,是沟通古代本草学与近代植物分类学的桥梁,备受中外学者的重视。吴氏注意吸收前人有关本草学的成果,同时不墨守成规,具有严谨的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他重视实践,在编著《植物名实图考》的过程中,深入山区采集,进行广泛细致的观察,访问药农,并亲自尝试草药毒味。他善于向劳动人民学习,在其著作中有许多材料是来自草医、牧童和农民。他这种严谨认真的治学精神,在当时的高官贵族中也是不多见的。 吴其濬1789~1847清代著名植物学家,矿物学家。字瀹斋,别号雩娄农,今河南省固始县人。其父吴烜、兄吴其彦皆为进士,他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进士及第,并被点为状元。曾任翰林院修撰,湖北、江西学政,兵部、户部侍郎,湖广、云贵总督,云南、山西巡抚等职。虽然他在从政生涯中有“学优守洁,办事认真”的政绩,但他对历史的主要贡献却在植物学、矿物学等科学方面。吴其濬利用自己“宦迹半天下”的条件,加上自己勤于观察,认真探究,并亲自开辟植物园作为观察研究植物的场所,完成了《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及《植物名实图考》两部植物学著作。《植物名实图考》共38卷,分植物为12大类,记载植物1714种,附图1800余幅。该书是中国第一部以植物命名的植物学专著,比李时珍《本草纲目》多收植物500多种,且记载植物准确,不但把中国传统植物学推向了高峰,而且还是开近代植物学之先河的巨著。书中的图谱精美准确,成为取代以往本草图谱的样本。该书不但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的植物学,也受到国外学者的重视和好评。在矿业方面,吴其濬在金属矿藏丰富的云南任职期间,深入矿区实地考察,参阅前人的不少文献,在徐金生的帮助下,完成了《云南矿厂工器图略》、《云南矿厂舆程图略》两部著作(后合称为《滇南矿厂图略》)。对云南省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详加记述,细致介绍了采矿和冶炼的工艺及工具,对矿厂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也加以论述,是中国古代矿物学及矿业管理的重要著作。在水利方面,吴其濬对淮河水害十分关心,曾经亲自溯河考察,并撰写了《治淮上游论》一文,首先提出了治理淮河要着力于上游的观点,并主张利用安徽境内淮河两侧湖泊洼地作闸坝以滞蓄洪水,这一治淮方略改变了过去一味疏导的治河信条,弥补了治水史上长期缺“蓄”的空白,是超越时代的创新见解。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