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大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73 吴大澂1835—1902清代古文字学家。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恪斋。原籍安徽歙县,江苏吴县人。同治七年(1868)进士,累官广东、湖南巡抚。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中日之役,因督师山海关御敌失利,被遣回籍,为龙门书院院长。曾从师陈硕文学篆书,工稳严谨,世所称道。又精研金石与古文字,对战国文字,根砥尤深。曾博采古器中不载于《说文》的古籀3500余字,于光绪癸未(1883)著《说文古籀补》14卷,后又增补1200余字,补《说文》古籀之所未备。该书按《说文》部首排列,资料翔实,考释精当,参以故训,附以己意,指出了许慎讲字形和本义的若干错误,于古文字颇多发明。著述还有《字说》1卷、《恪斋集古录》12卷等。 吴大澂1835—1902清末金石学家。原名大淳,因避同治帝讳而改。字止敬、清卿,号恒轩,别号愙斋、白云山樵,晚年又署白樵病叟。江苏吴县人。同治十年进士,翰林院编修。曾督办吉林防务。官至广东巡抚、河东河道总督、湖南巡抚。中日甲午战争中率湘军御敌,兵败革职。精于金石文字之学。将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相参证,取得可贵成绩。著《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说文古籀补》等。收集大量商周铜器拓本、古文字资料、古玉器图。 吴大澂1835~1902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愙斋,学者称愙斋先生。迁居江苏吴县。1868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湖南巡抚。甲午战争时,督湘军出关御敌,兵败革职。精研金石、古文字学,著《说文古籀补》12卷,以补《说文》古籀所未备,为研究古文字学重要著作。又著《字说》1卷,考释文字,颇有创见。又集所藏诸家彝器铭文拓本为《愙斋集古录》12卷。又以古物证历代权衡度量制度,著《权衡度量实验考》。曾从陈硕文学篆书,糅以古籀笔法,别具面目。另著有《愙斋藏器目》、《古玉图考》、《十六金符斋印存》26册、《周秦两汉名人印考》。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