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吴起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99 吴起约前440—前381

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北)人。鲁穆公曾拜为将军,大败齐兵。后遭谗赴魏为将,辅佐李悝改革法制,整顿军备,创“魏武卒”劲旅,并能爱兵如子。击秦拔五城,被任为西河(今陕西合阳一带)郡守,大战76,全胜64,甚有声望。后因魏相公权排挤奔楚。初任宛(今河南南阳)守,未几擢令尹,辅悼王变法,使楚国日益强盛,遂北并陈蔡,却“三晋”,南平百越、西伐秦,使诸侯震恐。前381年,悼王死,以阳城居为首的部分旧贵族叛乱,吴起避伏于王尸之上被乱箭射死,以身殉改革事业。他撰写的军事学术专著《吴子兵法》,以它所反映的杰出的军事思想,奠定了他作为古代兵法创始人之一的历史地位。

吴起?—前381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北)人。善用兵。初任鲁将,后任魏将,屡立战功,被魏文侯任为西河守。文侯死,遭陷害,逃奔楚国。初为宛(今河南南阳)守,不久任令尹,辅佐楚悼王实行变法。“明法审令”,“要在强兵”。“废公族疏远者”,强迫旧贵族到边远地区开荒。又“捐不急之官”,裁减冗员,整顿统治机构。其变法促进了楚国的富强。曾北胜魏国,南收扬越,取得苍梧(今广西西北角)。楚悼王死后,被旧贵族害死,变法失败。《汉书·艺文志》著录《吴起》四十八篇,已佚。今本《吴子》六篇,系由后人伪托。

吴起?—前378

战国时卫国左氏 (今山东曹县北) 人。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尽破家产。于是与母诀别,言不得卿相,决不返回卫国。曾师事曾参,继而跑到鲁国,学兵法以事鲁君。时齐人攻鲁,鲁人想用他为将,因为他的妻子是齐国人而疑虑不决。他杀妻求将,大破齐军。鲁人以为小国得胜并不是好事,所以辞谢了他。他转而跑到卫国,卫文侯以之为将,击秦,拔五城。他为将清廉,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并多次为士卒吮吸疮疽的浓水,很得士卒拥护。又善用兵,故文侯以之为西河守,来对付秦国和韩国。文侯死后,武侯即位。他遭魏相公叔的谄害,不得已而逃奔楚国。楚悼王素知其贤,所以他到楚国后不久就当上了令尹。他“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使楚国很快富强起来,因此 “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威震诸侯。但他的变法触犯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悼王死后,那些宗室大臣贵戚便围攻吴起。吴起趴到悼王尸体上,以求保全性命,贵族们射杀吴起,很多箭射中了悼王之尸。楚肃王即位后,将那些射中悼王尸体的贵族七十余家全部处死。

吴起

善用兵。初被鲁穆公拜为大夫。曾将鲁军,大败齐兵。后遭谗言去魏,受魏文侯重用,任河西(今陕西合阳一带)郡守,数胜强秦。魏武侯时,受公叔离间进谗,又赴楚国。楚悼王拜为相国,遂实行一系列重要改革,明法审令,淘汰冗员,南平扬越,北灭陈蔡,西胜大秦,使楚国成为国富民强之邦。悼王死,被所废除的公族贵戚嫉恨,后被乱箭射死。著有《吴起兵法》。现存《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变化》、《励士》,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参见“历史”中的“吴起”。


吴起

曾在楚主持变法。在法律上,主张“明审法令”,以法治军,废除世卿世禄制,裁减冗官,整饬吏治;要求各级官吏奉公守法,“使私不害公”,堵塞私门请托。参见“历史”中的“吴起”。


吴起?—前381

战国时兵家。卫左氏(今山东曹县北)人。先后在鲁、魏为将,善用兵,以功擢为魏西河守。文侯死,遭陷害,投楚,旋任令尹,辅助楚悼王变法。打击旧贵族,裁汰冗官,整顿机构。选贤能,明法令。促进了楚国富强。悼王死,他被贵族杀害。变法失败。参见“法学”、“军事”中的“吴起”。

吴起?—前381年

战国初期的军事家、军人伦理思想家。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县西)人。初任鲁国将军,继任魏国大将,后为楚国令尹,辅佐楚悼王变法,使楚国富强。楚悼王死后,被旧贵族杀害,变法亦告失败。相传著有《吴子》。吴起的军人伦理思想十分丰富。他认为,国君治国安邦,应“内修文德”,“先教百姓而亲万民”,用道、义、礼、仁“四德”去引导、治理和安抚民众。说:“此四德者,修之则兴,废之则衰”(《吴子·图国》)。“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图国》)认为治军首先要选拔具有“威、德、仁、勇”品质, “得之国强”,“去之国亡”的良将(《论将》)。要求为将者加强军人道德修养,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使所率军队成为“天下莫当”的“父子之兵”。对待士兵,要“教戒为先” (《治兵》), “先教之以礼,励之以义”(《图国》),其一切行动都要“任其上令”;要“进有重赏,退有重刑”,具有效死精神和羞耻心,“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图国》)。吴起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也是战国时期的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军人伦理思想也给后人以较大影响。

吴起?——前381

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北)人。善用兵,为战国时兵家。初任鲁将,继任魏将,屡建战功,被魏文侯任为西河守。后到楚国,辅佐楚悼王实行变法,促进了楚国的富强。楚悼王死;被旧贵族杀害。《汉书·艺文志》著录《吴起》四十八篇,已佚。现存《吴子》六篇,系后人所托。

吴起约前440—前381

战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卫国人出身于“家累千金” 的富有家庭。早年从曾参学儒,后改学兵法。前410年,任鲁将,一举击败齐军,初露锋芒。后到魏国任将,并助文侯“辟地四面,拓地千里”,屡建战功。在总结战争经验的基础上,写成《吴起兵法》一书。魏文侯死后,因遭陷害,奔楚任宛守,一年以后升为令尹,随即实行变法。政治上,强调“明法审令”,打击旧贵族,精减机构,裁削冗员。经济上,禁止“游客之民”,奖励“耕战之士”,努力发展生产。军事上,提出“厉甲兵以时争于天下”,强化国君的军权,加强首都城防。变法仅一年,楚国由弱变强。前381年,楚悼王突然死去,旧贵族势力卷土重来,发动叛乱,将他用乱箭射死。

吴起

战国初期军事家。公元前440年生,前381年被害。初为鲁国将军,后去魏国。公元前408年,魏国任他为西河郡守20余年。在军中采取奖励法,使将士以杀敌立功为荣。公元前389年,精选5万名士卒迎击50万秦军,获胜。创战国初以少胜多的战例。公元前383年遭诬陷,又投楚国,主持变法。两年后,被守旧派杀害。著有《吴子》兵法。

吴起?~前381

战国时法家、兵家。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人。善用兵,初任鲁将,继入魏。被魏文侯任为将,击秦拔五城,任西河郡守,使秦兵不敢东向。后因遭魏权臣排挤入楚。初被楚悼王任为宛(今河南南阳)守。后升为令

尹,主持变法。他认为楚国贫弱是因 “大臣太众,封君太重” 。主张 “明法审令” ,精简 “无能” 、“无用” 的官吏,收封君子孙之爵禄。变法很快使楚国得到振兴,接连取得 “南收扬越,北并陈蔡” ,“却三晋,西伐秦”与攻魏救赵等军事上的重大胜利。不久,楚悼王死,吴起被楚贵族杀害,变法失败。楚国也因此而 “削乱” 。吴起治军严明,能与士卒同甘苦,善攻战,有计谋,相传其所著《吴子》一书,为中国古代重要军事典籍。

吴起?—前381

战国时军事家,卫国左氏(今曹县北)人。善用兵。初为鲁将,曾大败齐兵,后遭谗赴魏,佐李悝改革法制,整顿军备,屡建战功,被魏文侯任为西河守。文侯死,因受旧势力排挤,出奔楚国,初为宛(今河南南阳)守,不久任令尹,辅佐楚悼王实行变法。明法审令,裁减冗员,“废公族疏远者”,强迫旧贵族到边远地区开荒。他的变法促进了楚国的富强。曾南收扬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使国势日臻强盛。楚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他避入王宫,被乱箭射死,变法失败。《汉书·艺文志》著录《吴起》四十八篇,早佚,今存《吴子》六篇,系后人假托。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3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