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信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39 周信芳1895—1975京剧演员,工老生。字士楚,艺名麒麟童,浙江慈溪人。出身于梨园世家,6岁学戏,7岁时以“七龄童”艺名开始在杭州演出,后流动演出于芜湖及沪宁线一带,改名“七灵童”。1907年至上海,用“麒麟童”艺名。1908年在北京喜连成科班搭班,与梅兰芳、林树森、高百岁同台,后赴烟台、天津、海参崴等地在下层民众中演出。1912年返沪,与谭鑫培、李吉瑞、金秀山、冯子和等合作献艺,深受薰陶。“五四”运动前后,受新文化思想的影响,开始改革创新剧目,并在艺术上继承和发展了民族戏曲的现实主义表演方法,形成独具一格的“麒派”艺术,与马连良、唐韵笙并称“南麒北马关外唐”。麒派以做工见长,被称为“做派老生”,善于用髯口、服饰、道具,生动、细腻、自然地刻画人物。表演节奏强烈,轮廓鲜明,顿挫有力。虽嗓音沙哑,但唱念浑厚有力,感情充沛,生活气息浓郁,有浓墨泼洒之势。风格苍劲浑厚,刚健豪放。抗日战争期间,演出《洪承畴》、《徽钦二帝》,表现了崇高爱国主义情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编演《海瑞上疏》。任华东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京剧院院长。代表作有《四进士》、《徐策跑城》、《萧何月下追韩信》、《清风亭》、《义责王魁》、《坐楼杀惜》。主要论著编有《周信芳戏剧散论》,常演剧目编为《周信芳演出剧本选集》,另有艺术纪录集《周信芳舞台艺术》。“麒派”弟子有其子周少麟以及高百岁、陈鹤峰、萧润增、李少春、徐敏初等。 周信芳1895—1975京剧演员。名士楚,艺名麒麟童,浙江滋溪人。出身艺人家庭。7岁登台,故后取艺名“七龄童”。工老生。艺术上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后锐意创新,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形成影响很广的“麒派”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等职。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论著编为《周信芳戏剧散论》。 周信芳京剧表演艺术家。1895年12月11日生,1975年3月8日去世。浙江省慈溪市人。7岁从陈长兴习艺,以“七龄童”艺名登台献艺。五四运动前后,受新文化思想影响,曾演出《宋教仁》、《学拳打金刚》等新戏,抨击袁世凯等。艺术上勇于创新,塑造了许多具有鲜明性格的典型人物,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麒派”代表剧目有《四进士》、《徐策跑城》、《萧何月下追韩信》、《清风亭》等。曾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华东戏曲研究院院长、上海京剧院院长等。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