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哈德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哈德成近代中国伊斯兰教著名阿訇。又名国桢,以字行,经名希拉伦丁。祖籍陕西南郑,1888年出生于上海。回族。幼随父习读伊斯兰教经典; 后投河南怀庆刘玉震阿訇门下。1908年,被公推任上海浙江路清真寺副教长以继父业。曾引经据典对英人季理斐所著《回教考略》一书进行批驳,迫使发行者毁板焚书,于是声誉远播。1913到1924年期间,曾朝觐麦加,并在新加坡、印度、埃及、沙特阿拉伯等国学习和考察伊斯兰教文化、教育、历史、法学等,1924年归国,翌年与马刚侯、沙善余、伍特公、刘彬如等共同创办了中国回教学会,任副干事长; 并创办学会《月刊》; 主持翻译《古兰经》,陆续发表前三卷译稿于《月刊》。1928年,继马子贞任浙江路清真寺教长;与达浦生等创办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任教务主任; 嗣又倡办阿文补习学校、《古兰经》补习班、普通回民学校等。抗战初期,避居租界,发起组织穆斯林难民收容所,从事抗日活动。上海沦陷后,拒绝敌伪引诱,化名马国成,离沪抵云南沙甸,与马坚共同致力于译经事业。不仅汉文造诣颇深,且精通阿拉伯、波斯、乌尔都、英语。代表作为《伊斯兰教初步浅说》。1943年10月25日病逝于沙甸。 哈德成1888—1943中国伊斯兰教阿訇、学者。回族。名圆祯,经名锡刺鲁丁(意为“圣教的新月”)。陕西南郑人。曾游学埃及、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多年,1924年回国。1925年任上海浙江路清真寺教长,与马刚候等人发起成立“中国回教学会”,任副干事长。后与伍特公、沙善余主持翻译《古兰经》,译就三卷,在该会月刊分期发表。1928年在上海参与发起和创办“伊斯兰师范学校”。日本占领上海后,赴重庆,应聘为“中国回教学会”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不久又至云南蒙自沙甸,与马坚等人致力于《古兰经》翻译和伊斯兰教文化事业。 哈德成1888—1943中国现代伊斯兰教学者。祖籍陕西南郑,因寄居沪滨,遂为上海人。回族。名国桢,以字行,经名锡剌鲁丁(意即“圣教的新月”)。1912年朝觐麦加后,游学埃及、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十余年,娴熟英语及乌尔都语文。1925年任上海浙江路清真寺教长,设古兰经讲座,发起成立“中国回教学会”,任副干事长。随后与伍特公、沙善余开译《古兰经》,在该会月刊分期发表,凡三卷。1928年在上海参加创办“伊斯兰师范学校”。日军占领上海后至重庆,应聘为“中国回教学会”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不久又至云南蒙自,与马坚等人共同翻译《古兰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