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响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响度xiangdu表示人的听觉判断一个声音响亮的程度。又称音响。是声音的三个主要的主观属性(即响度、音调、音色)之一。声强、声强级、声压、声压级均是描述声音的客观物理量,它们并不完全反映人耳所感觉到的声音强弱的程度。心理声学研究表明,人的听觉判断一个声音响与不响,与声波的强度有关,但又不完全是一回事。实验证明,人耳对不同频率的纯音的灵敏度不一样,响度不仅与声强级近似成正比,而且与声波的频率有关。声强级相同但频率不同的声音,响度可以相差甚远。声强相同的声音,在1000~4000赫兹范围内听起来最响,在此范围之外,随着频率的降低或升高,响度感觉越来越弱,甚至感觉不到。实用上为了定量地确定某一声音响的程度,由实验定义响度级来描述。通常是通过实验把某一声音与作为标准声音的1000赫兹纯音相比较,选取2×10-5帕为基准声压,调节1000赫兹纯音的声压级使它和所研究的声音听起来有同样的响度,这时1000赫兹的纯音的声压级就被定义为该声音的响度级。响度级的数值与此时1000赫兹纯音的声压级数值相同,其单位为方(phon)。例如,若某一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与声压级为60分贝的1000赫兹纯音听起来同样地响,则不管此扬声器的声压级为多少,它的响度级就是60方。由于选用2×10-5帕为基准声压时声压级与声强级相等,所以按以上定义以方计的响度级和以分贝计的声强级数值也相等。以纵轴表示声强级(或声压级)和响度级,横轴表示声音频率,根据实验测定一般人对不同频率的纯音感觉为同样响的响度级与频率的关系曲线,称之为等响曲线,如图所示。在同一条等响线上,各频率的纯音尽管声强级不同,但均与该曲线上1000赫兹纯音等响。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其响度级即零响度级曲线称为闻阈曲线,表示不同频率声音的最低可闻强度。一般闻阈曲线下的声音就不能听到。图中最上面的一条曲线是痛觉界限,称为痛阈曲线,表示人耳所能忍受的最高强度,超过这一限度,耳朵感到疼痛。在闻阈与痛阈两线之间的范围叫做听觉区域。人耳不仅能判断声音的相对响度,还能定量地判断出一个声音比另一个声音响几倍。响度级是定量表示某一声音相对于标准声音的相对响度,为了定量地表示一个声音比另一个声音响几倍,定义声音的响度单位为宋(sone)来表示。当某一声音的响度级为40方时定义该声音的响度为1宋。一个声音的响度被一般人判断为1宋的N倍,则这个声音的响度就是N宋。根据实验测定,响度级每增加10方响度增加1倍,两者的关系为S=2(L-40)/10,式中S表示以宋为单位的响度,L为以方为单位的响度级。需要说明,不同的人等响曲线不完全一样,比如老年人对高频率声音的灵敏度比年轻人差得多。图中所示等响曲线是从大量听觉正常的人实验统计平均的结果。由等响曲线可知,当一个复音(包含许多频率的纯音的声音)的全部频率成分的强度都提高或降低同样数值时,会使它的频率损失而导致音色改变。这在音乐的录音与还音技术中很重要,为了使一复音在响度改变时不致改变原来复音的音色,需根据等响曲线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作不同程度的补偿。另外在医疗临床中,常用听力计测定病人对各种频率声音的闻阈值,与正常的闻阈值对比,以判断病人听力损害程度。 响度Xiangdu人耳主观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的量度。它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和频率。一般来讲,当振动物体(即声源)振幅越大的时候,人耳感觉到响度大;当人耳距离声源越近的时候,人耳也感觉到响度大。但是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敏感程度不同, 对频率在1 000—3 000赫兹范围内的声音最敏感。例如,用力敲锣或打鼓,锣、鼓的振动强烈,发出的声音强,响度大;轻轻敲锣或打鼓,锣、鼓的振动微弱,发出的声音弱,响度小。声音是从声源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距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距离声源太远的地方,就听不到声音了。用传声筒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从而可以使位于较远处的人也能听到声音。如果使声音沿管子传播,响度的减弱就慢了。医生用的听诊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响度亦称“音量”。 响度又称“音量”。声音对听觉所产生的感觉大小。它随声强变化,并且和频率波形有关。它的常用单位是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