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唐大诏令集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唐大诏令集

唐代诏令集录。一百三十卷。北宋宋敏求编。宋敏求(1019—1079),字次道。北宋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进士出身,官至史馆修撰、龙图阁学士。王尧臣奉命修《唐书》,以敏求习唐事,奏为编修官。补唐武宗以下诸帝实录一百四十卷,并著有《长安志》和《春明退朝录》等,又参加了《新唐书》的编纂。书首有熙宁三年(1070)编者自序,称其父宋绶字公垂在宋仁宗时最早编纂,“机务之隙,因裒唐之德音号令非常所出者汇之,未次甲乙,未为标识”。绶卒后,由他绪正旧稿,厘为十三类,总一百三十卷,“方缮写成编”,说明内容由宋绶选录,后由宋敏求编辑成书。
诏令,是以皇帝名义颁发的命令,在一定程度内反映出某些历史事实的真相,尤其是它所记载的典章制度的兴废变革情况,所以诏令同《起居注》、《实录》一样,是历代史学家研究历史问题极为重要的原始资料。唐代诏令,《新唐书》未收,《旧唐书》虽载但多缺漏或歧异,特别是唐代实录仅存顺宗一朝,其余全部散佚。唯《唐大诏令集》可补其不足,正其讹夺,保存了许多原始资料,在考察唐代历史方面起有重要作用。《唐大诏令集》卷二至卷五《即位赦》和《改元赦》,卷九至卷十《册尊号赦》,卷六十八至卷七十二《南郊赦》,卷七十九《巡幸》,卷八十二《刑法》,卷八十三至卷八十六《恩宥》,卷一百零七至卷一百三十《政事》和《蕃夷》等卷,所保存的社会资料较多,最为可贵。特别是《政事》和《蕃夷》等卷内容,是直接关涉到唐代的政治、经济、法律、选举、职官、婚姻制度,以及与周边各族关系的丰富资料,为研究唐史者所不可忽略。《唐大诏令集》同《唐书》参读比较,还可以发现有不少史料是仅见于此书的,因而可以补充《唐书》的遗漏。如唐敬宗实为宦官所杀死,这事两《唐书》都隐讳不载,而此书卷一百一十四《江王下教》却说明了事实的真相。《唐大诏令集》又可用以补正《唐书》的错误之处。如《晋书》的修撰年代,《旧唐书》的《房玄龄传》、《令狐德棻传》都说是贞观十八年。《唐大诏令集》卷八十一有《修晋书诏》,所注年月是贞观二十年闰三月,因而可以判断《旧唐书》的记载是错误的。
历宋、元、明、清,长期都是抄本,并缺第十四至二十四、八十七至九十八卷。直到清光绪年间,才由南浔人张钧衡根据明抄本雕版印行于世,并收入《适园丛书》。1959年商务印书馆根据旧抄本与刊本等校勘出版。

唐大诏令集

书名。宋宋绶、宋敏求辑。宋绶,生卒年不详。字公垂。其子敏求 (1019—1079),字次道,赵州平棘 (今河北赵县) 人。关于编者,《宋史·艺文志》原题宋绶,清代书目改题宋敏求。据敏求《序》可知本书最早由宋绶编纂,后由宋敏求整理。于宋神宗熙宁三年 (1070) 成书。凡130卷,下分30门,汇编唐代各朝皇帝所发布的诏令,保存了诸多唐代宫廷和政治的直接史料。诏令作为封建统治时代的正式政治文件,本与 《起居注》、《实录》 同具重要研究价值,但唐代实录仅存顺宗一朝,其余全部散佚。新、旧 《唐书》、《通典》、《唐会要》等又有的不收诏令,有的收亦往往加以删节。在此情况下,全部原文照录的这部诏令集,往往可以纠正其它史书的错谬,并在有些材料仅录于此书时,补充其它史书的不足。可惜此书宋代编成后,宋、元、明三朝俱未刊刻。世间仅流传的抄本又已残缺23卷 (14至24卷、87至98卷)。清光绪年间,张钧衡根据明抄本整理印行此书,收入《适园丛书》 中。195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标点排印本,是以铁琴铜剑楼顾千里和翁同和的旧抄本为工作底本,并参校张钧衡《适园丛书》本校订而成。

唐大诏令集

书名。北宋宋敏求编。一百三十卷。书成于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是唐代各朝皇帝诏令的汇编,对当时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关系等颇多记述,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可补《唐书》错讹之处。

唐大诏令集

一百三十卷。宋敏求编。宋敏求(1019—1079),字次道,赵州平棘 (今河北赵县) 人,北宋著名历史学家。父绶,官至知枢密院事,迁兵部尚书、参知政事,藏书万卷,亲加校勘。敏求,赐进士及第,被荐为《新唐书》编修官,献上所补唐武宗以下六帝《实录》一百四十八卷,升任馆阁校勘。历官同知太常礼院、知制诰、判太常寺、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预修本朝《仁宗实录》及《两朝正史》。藏书达三万卷,“皆略诵习,熟于朝廷典故”。另有《长安志》二十卷、《春明退朝录》三卷传世。宋绶“机务之隙,因裒唐之德音号令,非常所出者汇之”,纂为《唐大诏令集》一百三十卷,凡十三类,又目录三卷,约成于仁宗景琇 (1034—1038) 中。《新唐书》告成之后,宋敏求以闲暇整理其父遗稿,编定《唐大诏令集》,于神宗熙宁三年(1070)九月写下序文。现存各种版本的《唐大诏令集》均非完帙,共缺二十三卷,即卷一四至二四、卷八七至九八,实存一零七卷。其编次是:卷一至卷一三,帝王,分十一目,收文一百三十篇。卷二五,妃嫔,收文十七篇。卷二六,追谥,收文四篇;册谥文,收文五篇;哀册文,收文七篇。卷二七至卷三二,皇太子,分十七目,收文一百零三篇。卷三三至卷四零,诸王,分二十三目,收文一百九十二篇。卷四一至卷四二,公主,分十目,收文六十篇。卷四三,郡县主,收文十六篇。卷四四至卷六五,大臣,分二十五子目,收文三百九十八篇。卷六六至卷八○,典礼,分三十目,收文一百八十八篇。卷八一至卷一二七(缺卷八七至卷九八),政事,分三十八目,收文五百一十四篇。卷一二八至卷一三○,蕃夷,分十目,收文五十二篇。书中所收诏令共计一千六百八十六篇,与今存的各有关史册、典籍相对照,不仅可以补充、订正其缺漏、讹误,还较为系统地提供了直接关涉有唐一代政治、经济、律法、选举、职官、婚姻制度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的第一手官方文献。《旧唐书》所载诏令最多,大半在该书中可见,但也有遗漏未收者。以该书与两《唐书》相较,亦可见诸多歧异,钱大听《诸史拾遗》有详述。书中所收诏令,一般为全文,但也有节录之处,如卷七○《长庆元年正月南郊改元赦》、卷七一《会昌五年正月三日南郊赦》,都较《文苑英华》所载简略,有省文。该书流传不广,宋元明清皆无刻本,直至民国初张钧衡才据明抄本镂板行世,收《适园丛书》。北京图书馆藏有几部抄本,如顾广圻校旧抄本(铁琴铜剑楼原藏),翁同和校本,又有四库文津阁本,缺卷均同。1959年,商务印书馆以顾广圻校旧抄本为底本,用《适园丛书》本校勘,并加断句,排印出版。1992年,学林出版社又出版了以明抄本为底本,对照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的校点本,但未出校记,也未搜补遗缺。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