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唐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唐鉴

二十四卷,宋范祖禹撰,吕祖谦注。范祖禹(1041—1098),北宋史学家,字淳甫,一字梦得,成都华阳(四川成都)人,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历官龙图阁学士,出知陕州。司马光设局编修《资治通鉴》,范祖禹为编修官,分掌唐史,其间曾居洛十五年,潜心著书,以其所得,著成《唐鉴》一书,书成以后,又授官秘书省正字。哲宗即位,又任《神宗实录》检讨官,后又升至著作郎兼侍讲,以后又迁给事中,兼国史院修撰,为翰林学士,绍圣初,被劾所修《实录》有诋诬神宗之处,明附司马光,后被贬到永州(今湖南零陵),死于贬所。吕祖谦(1137—1181)。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字伯恭。隆兴(1163—1164)时期进士,中博学宏词科,历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熙三年(1176年),授予秘书郎,预修《徽宗实录》,书成,迁著作郎,领修《皇朝文鉴》(即《宋文鉴》)。他治学主张经世致用,为婺学 (即金华学派) 代表人物,学者称为东莱先生。著有《东莱集》、《吕氏家塾读书记》,《历代制度详说》等。范祖禹撰写的《唐鉴》一书,上自唐高祖,下迄昭宣,摄取大纲,予以论断,写成十二卷,后来吕祖谦作注,乃分此书二十四卷。此书写成以后,受到世人重视,并给予高度评价,说: “读《资治通鉴》,知司马光有宰相度量; 读《唐鉴》,知范祖禹有台谏手段。”但这本书也有它不足之处,如《资治通鉴》把武则天执政时期,单独纪年,而范祖禹的《唐鉴》 则把这段时期附以唐中宗。《唐鉴》一书有宋版小字本及元版; 明吕镗刊本、弘治十年(1497年) 白昂刊本、《金华丛书》本。

唐鉴1778~1861

字栗生,号镜海、敬楷。善化 (今长沙) 人。1809年 (嘉庆十四年) 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迁御史。两任平乐知府,解汉、瑶冤狱,设学教瑶民,皆大悦。迁道员,升山西按察使,晋浙江布政使,移江宁。一度代行两江总督事。在江宁藩署左侧设义塾,亲自主讲,大倡程朱理学。曾国藩尊之为严师。太平天国起义后,提出筑民垒、办团练等主张,恩赏二品街。太平军顺东江下时,他取道江西回籍,潜心著述。著有《唐确填公集》、《清学案小识》等。

唐鉴1778—1861

清代学者。字镜海。长沙人。嘉庆十四年 (1809)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历官浙江道监察御史、广西平乐知府、江安粮道、贵州按察使、江宁布政使、太常寺卿。鸦片战争时劾琦善、耆英等,颇有直声。后致仕南归。晚年主教江南金陵书院,曾国藩、倭仁等皆曾随从问业。“生平学宗朱子 (熹),笃信谨守,无稍依违” (《清史列传》卷六十七)。认为 “圣人之学,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而已,离此者畔道,不及此道者远于道”,“尽己推己,精察而力行之,以驯至于反身而诚,则一理浑然而泛应曲当也。格致诚正固如是也”。又言“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有是性,即有是理” (《清学案小识·叙》)。撰《朱子学案》 阐发朱熹理学之蕴,著《清学案小识》力崇朱学。著作还有《易牖》、《读易小识》等。

唐鉴

书名。北宋石介撰。五卷。石介,字守道,兖州奉符(今属山东)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历任国子监直讲等职。尚著有《徂徕先生周易》(五卷)等书。作者认为,唐朝所历十八帝,惟武德、贞观、开元,元和百数十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女后乱之于前,奸臣坏之于中,宦官覆之于后,颠侧崎危,绵绵延延,乍倾乍安,若续若维,仅能至三百年。为总结唐朝历史教训,提供北宋统治者借鉴,遂采摭唐史中女后,宦官、奸臣事迹各类,编成此书。《宋史·艺文志》曾著录之,旧列史部史钞类。《宋文鉴》尚收有作者自序。久佚。


唐鉴1778—1861

清画家。字镜海。湖南善化人,徙籍山东肥城。嘉庆十四年(1809年)进士,授检讨,累官布政使、太常寺卿。谥确慎。工诗、画,善写梅。有《唐确慎公遗集》存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0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