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土地生产率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土地生产率productivity of land

反映土地生产能力的指标。一般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单位土地面积与其产品数量(或产值)之比表示。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的土地是指各类土地的综合, 但也可用于分析耕地、山林、草场、水面等各类用地的生产能力。
为了排除在生产中投入生产资料价值的影响, 说明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新创造的价值, 用土地净产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影响土地生产率的因素有:❶自然条件, 如气候、土质、地势等;
❷土地利用状况, 如种植制度、集约化程度、土地利用结构;
❸社会经济因素, 包括土地制度、农业发展政策、土地政策、价格政策、贸易政策、农业商品化程度、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科学技术政策、消费习惯、收入水平、国际农产品需求状况等。
土地生产率具有不断提高的特点。提高土地生产率的途径主要是实行集约经营。从农业生产的历史来看,其基本趋势是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方向发展。尤其在人多地少、耕地短缺的国家, 实行集约经营,是提高土地生产率、发展农业的基本途径。
提高土地生产率的措施,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增加活劳动投入; 二是增加物质投入。增加活劳动投入, 要结合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质量,而不只是增加活劳动的投入数量。增加物质投入, 包括采用良种、增施肥料、提高肥料质量、防止病虫害和杂草、合理密植、改进耕作方法与耕作制度等。农业基本建设是改变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提高土地生产率, 保证土地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马克思指出: “资本能够固定在土地上, 即投入土地, 其中有的是比较短期的, 如化学性质的改良、施肥等等; 有的是比较长期的, 如修排水渠、建设灌溉工程、平整土地、建造经营建筑物等等。”这里所说的比较长期的投资,就是指的农业基本建设。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和专业化, 改进各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布局, 实行科学轮作制,与提高土地生产率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提高土地生产率包括提高各类土地的生产率, 如林地的合理利用、抚育管理、提高蓄积量等; 水域实行水生经济动植物精养,提高单产水平;草原实行改良,提高载畜量。
提高土地生产率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但要注意各项措施的有机结合,注意提高土地生产率与所支出的成本的关系,以便在减少产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消耗的条件下,从单位土地面积上获得更多的农产品。在一定技术水平下,各项技术措施的配合是十分复杂的,都有一个相对的合理限度。在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经济条件获得改进过程中,每一项技术措施的具体内容,都将会不断丰富和发展。一项新技术的应用,都将会引起其他有关技术措施的变化,从而会引起土地生产率的变化。
土地生产率的提高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两者应是一致的,但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劳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会随着生产资料投入的增加而提高,而土地生产率则存在着提高和下降两种可能性。

土地生产率

反映土地利用深度及土地生产能力的指标。单位农用土地面积在一定时期内,产出农产品的数量或产值的状况。影响它的基本因素是自然条件的好坏、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是提高土地生产率的基础。实行集约经营是提高土地生产率的根本途径。

土地生产率land productivity

反映土地生产能力的指标。农业土地生产率通常以一定时期内(如一年)的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的产品数量或产值表示,或土地生产率==单位土地投入生产的农产品数量。农业产出可分别用农业总产品、农业净产品、农业最终产品或农业商品产品表示。土地面积可根据不同要求,按播种面积、耕地面积或农业用地面积计算。土地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所处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土地利用状况。提高土地生产率的有效途径是:因地制宜地安排作物布局,不断采用新品种、新技术,增加单位土地面积上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投入量,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3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