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自我控制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自我控制

是指个体对其自身的心理及行为的一种把握,是个人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从人的行为控制系统来看,个人是从他控系统发展到自控系统。儿童年幼时,身心发展不成熟,其言行更多地受外界因素所控制,如父母、老师、同伴的影响对幼儿言行控制占主导地位。随着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别是自我意识的发展,对自己的言行及内心世界能更好地把握,有分析地、有选择地接受他人影响,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人也变得有主见、自主独立了。

自我控制ziwo kongzhi

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它是人的自我意识中的自我对待的组成部分,是以自身为对象的人的高级活动。人的活动就其对象而言有两种:一是针对客观世界的,人通过各种物质工具与技术手段改造客观世界,从而达到控制客观世界为人类服务的目的。物质工具与技术手段愈高级,人对客观世界的控制水平也愈高;另一种则是针对主观世界的,人对主观世界的控制是运用符号及词语乃至意念等等精神工具,通过自我意识从而达到对自身生理、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控制。人对自身了解程度的高低,对自我要求动力的强弱以及对自我调控方法掌握的熟练程度,都会影响自我控制水平。所以说,一个人的思想水平、个性修养以及经常的自觉锻炼,决定了一个人的自我控制水平的高低。自我控制水平的提高,必然提高实践活动的质量,也就使自我认识和认识世界都得到相应发展,从而使自我意识不断达到新的水平。

自我控制Ziwo kongzhi

个人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动机和冲动,也称“自制”,是一种意志力强的表现。人的心理的情绪方面在个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然而情感和爱好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行为自发地形成的动力,它们需要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加以控制,以便使人有可能用最合理的方式活动。自我控制是以自我认识为基础的。人由于有了自我认识,才有可能做到自我控制,才能独立地指导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的结构包括:在个人的社会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信仰、情感、习惯;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动机、道德品质的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在不同的人们中间,自我控制的程度各有不同,这种程度在很大方面取决于人的社会自觉性、精神发展和文化的水平。自我控制能力是通过教育,特别是自我教育获得的。一个人如果没有自我控制能力或自我控制能力很差,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它们就可能给他带来对社会对自己本身极为有害的倾向,引起反社会的行动,对他人造成损失和不便,对个人的健康、心理和道德品格产生有破坏作用的影响。放荡、粗野、没有分寸——所有这些以及其他许多反社会性质的现象总是与这样或那样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联系着。培养人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是人们经常执行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和行为文明规则的条件之一。

自我控制

又称“内在控制”。社会控制的内在形式。社会成员认识、接受和遵守社会公共生活的行为准则,使之内在化,成为自己的自觉意识,用以指导、检点自己的行为,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按自觉程度不同,可分为自觉控制、诱导控制、胁迫控制。

自我控制

亦称内在控制。表示个人道德修养的用语。指个人通过社会化和社会化的道德修养过程,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自觉地、主动地运用各种社会道德规范来指导、约束和检点自己的冲动、动机和行为,以较强的道德理性和意志克制不合道德准则的情感和欲望。是社会道德调节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个人自我控制的能力愈强,履行道德义务的自觉性也就愈强。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8: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