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墙头马上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墙头马上全称《裴少俊墙头马上》。戏曲剧本。元白朴(1226—1306?)撰。四折。朴有《天籁集》已著录。剧名本白居易乐府诗“墙头马上”句。约万字。无楔子。戏文主叙尚书裴行俭之子少俊往洛阳传旨,广搜奇花异木以迎唐高宗巡幸。路过总管李世杰花园,于马上巧遇世杰女,李千金貌美,投诗调情,遂互赠佳句,依恋不舍,导致李女私奔,匿居裴宅后花园长达七年,生一子一女。终为行俭发觉,勒令其子休妻。李女休归,父母双亡,守节以待。少俊举进士后,迎妻回家,以喜剧告终。情节曲折,文辞优美,有一定反封建意识。有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减晋叔编《元曲选》本,《柳枝集》本。国外有杉武夫日文译本等。吴新雷《试论白朴的<墙头马上>》 (《光明日报》 1960、11、13)可供参考。 058 墙头马上元杂剧。白朴作。全名《裴少俊墙头马上》。此剧受白居易新乐府诗《井底引银瓶》的影响,却与白诗立意相反。剧写唐朝李相国之女李千金在墙头看见了骑在马上的裴尚书之子裴少俊,二人一见钟情,私结终身。千金等不得少俊得官后正式求娶,毅然私奔到裴家,匿于裴家后花园中七年,生一子一女。当被裴尚书发现时,千金据理力争;少俊被迫写出休书,千金愤然离去。后少俊中状元,前往李家迎归,遂团圆。《墙头马上》正面歌颂青年男女的自由结合,塑造了直率、大胆、泼辣的李千金的形象,是元代四大爱情剧之一。 墙头马上全名《裴少俊墙头马上》。杂剧剧本。元白朴作。明清以来有各种刊本。以《元曲选》本较流行。写李千金同裴少俊相爱而私自结合,在裴家花园匿居七年,终被裴父发现赶出,后裴少俊赴考得官,裴父到李处赔礼,方获重圆。剧本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妇女形象。 墙头马上京剧状元戏。根据元代白朴杂剧《墙头马上》改编。主要剧情是:唐代裴少俊替他的父亲到洛阳买花木。当他骑马路过尚书李世杰家的后花园时,恰逢李世杰之女倩君在园内赏花,登上了假山。二人隔墙相望,一见钟情。于是二人在家人的帮助下,互传诗简,相约夜间相会。到了夜晚,少俊来到李府,见到倩君,倾诉衷肠,发誓永不分离。此时倩君的乳母巡夜至此,发现了少俊,便要将他带到前庭去见李世杰夫妇。二人苦苦哀求,乳母终于被二人的真情感动了。但倩君已许配给了杜丞相的儿子,即便少俊再来求亲,也是为时已晚。于是乳母就决定帮助二人逃走,嘱咐他们不可暴露行踪,待将来有机会再回家认亲。少俊便带着倩君回到了裴府,并将她藏在后花园的书房中。转眼三年过去了。就在倩君将要分娩时,少俊的父亲裴行俭要少俊入京赴试。少俊心中牵挂倩君,根本无心应试,但又迫于父亲的压力,只得假意应承,暂时离开家中。时隔不久,他就以考试落第为名,又回到了家中。行俭闻听儿子落第而归,立即将他痛责了一番,然后将他锁在后花园中,日夜苦读,以备来年再考。又是几年过去了,少俊和倩君所生的一双儿女也都长大了。一日少俊外出的时候,裴行俭来到园中看花,正遇见这两个小孩在院中玩耍。就上前询问这两个小孩的来历。这时倩君为寻找这两个孩子来到这里,与行俭相遇。倩君一见行俭,自知再难隐瞒实情。就将自己的身世述说给行俭。行俭闻言大怒,要将她逐出府门。倩君极力为自己辩解。恰逢少俊来到,苦求父亲饶恕倩君。裴行俭却强逼少俊写下休书,将倩君赶回李家;又命少俊立即入都赴试。少俊无奈,只好照办。少俊入闱,得中状元,回府后实告倩君乃李尚书之女。行俭一听,大吃一惊,赶忙到李府,亲迎倩君回家。一进李府,就向倩君连连认错、赔情。倩君心中怨愤,拒绝回裴府。正在行俭为难之际,少俊赶来,再三向倩君赔罪。最后倩君终于同意与少俊回家,一对夫妻言归于好。 墙头马上电影戏曲(昆曲)艺术片。长春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导演:蔡振亚;摄影:王春泉;作曲:朱传茗、雷振邦;主要演员:俞振飞、华传浩、王传淞、言慧珠、郑传鉴、梁谷音。故事梗概:唐代裴尚书之子裴少俊,与李相国之女李倩君一见钟情,结下墙头马上之盟。倩君听说其父欲将自己许配给杜丞相之子,在丫环梅香及乳娘帮助下,与少俊私奔。少俊把倩君藏在后花园中。一日,裴尚书游赏后花园,发觉此事,以无媒苟合、伤风败俗之名,要将倩君送官府问罪。少俊赶来向父求情,其父反逼少俊写休书。少俊无奈提笔在纸上点了一点,倩君误以为少俊无情,愤然离去。尚书逼少俊立即进京赴考,然后假冒儿名写下休书,赶走了倩君。少俊得中状元,李相国转怒为喜,命少俊娶其女。裴尚书得知被他赶走的原是李相国之女,赶忙亲往城外清虚观去接倩君。少俊前后释开了关于写休书的误会,倩君才跟少俊同归。裴尚书、李相国竟也同出门来迎接倩君、窘态毕露。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