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别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25 大别山位于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西接桐柏山,东至霍山。呈西北—东南走向。一般在海拔1000米左右,最高峰白马尖海拔1774米。山脉为长江、淮河分水岭。冬季对南下冷空气有一定阻挡作用。降水较丰富,由西向东渐增。山以林地为主,植被垂直分布,由下而上大致可分为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高山灌丛及草原。树种为马尾松、油松、杉木和栎类等。谷地、低丘多为农田,种植稻、麦、杂粮等。矿产资源丰富。山脉多温泉出露,北麓商城县城南汤泉池最为著名。 大别山Dabieshan位于湖北省东北部豫、鄂、皖三省交界处,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北与桐柏山相接,东南与安徽省境内的霍山相连,海拔1 000米左右,有不少山峰超过1 000米,如位于鄂皖边境的白马尖,海拔1 774米,位于湖北省罗田县东北的天堂寨,海拔1 729米。大别山是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的分水岭。山区的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很丰富。 大别山Dabieshan在鄂、豫、皖三省边境,西接桐柏山,东延为霍山。山脉西北—东南走向,为长江、淮河分水岭,平均海拔1 000米左右,主峰天堂寨海拔1 729米,在湖北省罗田县东北。山区富林、矿资源,曾为我国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 大别山淮阳山脉的主体,江、淮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位于江淮间,跨湖北、河南、安徽3省边境地区。为南北气候、降雨量、植被等的界山。因山南山北大有区别而得名。山区广泛分布着岩浆岩和古老变质岩系。山体为向南突出的弧形,以黄梅附近为顶点,以西走向北西,以东走向北东。中部隆起形成中山地貌。在鄂、豫、皖3省交界地区,形成岗峦起伏、群峰突起的壮丽景观。山顶海拔多为1000~1500米,天柱山最高,海拔1775米。在中山外围,广泛分布着低山、丘陵。整个山体为断裂所围限,北部为近东西向的北淮阳断裂带,东南部和西南部分别是郯(城)——庐(江)深大断裂带及襄樊——广济深断裂带。因而源于山地的河流也分别向北、东南及西南流出。在山体边缘发育一些地堑谷地、断块山和断陷盆地。大别山层状地貌发育,有多期夷平面,使海拔从110米到1200米之间的山地有7级夷平面分布。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