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大夏

古国名。❶《管子》载,恒公西伐大夏,涉流沙。今人认为大夏故地本在山西西部,后迁至甘肃西部,故大夏又被称为西虞、西吴、西夏。《汉书·地理志》、《水经注·河水二》均记陇西郡有大夏县、大夏川水,或据此以为古大夏中心区在今临夏一带。
❷即西夏。
❸见于《史记·大宛列传》。是对“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 的称呼。故地在今兴都库什山与阿姆河上游之间(今阿富汗北部)。古波斯阿赫明尼德王朝时期,为帝国东部一行省。后属亚历山大帝国及塞琉古王国。前3世纪中叶,狄奥多托斯宣布独立,建都于*巴克特拉,是为大夏。最盛时疆域北起阿姆河上游,南达印度河流域。公元前174年左右,攸克拉提德斯叛,自称大夏王,国土分裂,国势渐衰。自前2世纪起,先后臣于大月氏、 哒、 突厥诸族。 8世纪为阿拉伯人所灭。地处交通要冲,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枢纽。佛教极盛,对佛教的传播以及犍陀罗艺术的形成与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019 大夏

夏禹的乐舞。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人人皆知。禹之父鲧治水无功被诛,他接替父职,用疏导的方法消除了洪水之患,成为治水的英雄。舜传位给他。《大夏》是歌颂夏禹治水的乐舞。《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禹立,勤劳天下, 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洨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于是命皋陶作《夏龠》九成以昭其功。”《夏龠》即是“大夏”,龠是一种古代乐器,舞者手执着龠,头戴皮帽,赤上身,下着白裙模拟治水以颂扬大禹治水之功。后世流传的一种快三拍的“禹步”,就是这种舞蹈中的舞步遗留。

大夏

远古时期的一种乐舞,传说大禹为民治理洪水,日夜操劳,过家门而不入,苦战十三年,终于疏通河道,治理了水患,因而受到人们的爱戴,继舜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于是命皋陶作夏龠九成,以昭其功” ( 《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该舞属文舞,因跳时舞者手里拿着乐器龠,所以又称“夏龠”。周朝用于祭祀山川表演时, “皮弁素”( 《礼记·明堂位》)。舞者头戴皮制的帽子,裸露着上身,下穿素白的裙子,以大禹治水为内容,颂扬夏禹治水之功。公元前544年,吴国季札在鲁国首次看到经过周初整理的 《大夏》 表演,不禁赞叹道,“美哉! 勤而不德”。

大夏

巴克特里亚(Bactria)的音译。又称“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隋书》和新、旧《唐书》作“吐火罗”。《大唐西域记》作“睹货逻”。中亚细亚古国。在今阿富汗北部。公元前6世纪后期为波斯帝国一行省。公元前250年总督狄奥多德建国称王。公元前2世纪上半叶,国热强盛,领土扩张至印度西北部。后转衰,为大月氏所征服。8世纪为阿拉伯人所灭。文化多受波斯、希腊、印度和中国的影响。

大夏

中亚古国。或作吐火罗,今阿富汗北部。公元前3世纪末至2世纪初,国势强盛,占有北起阿姆河上游,南达印度河流域广大地区。后分裂,国势日衰。先后臣属于大月氏,哒、突厥等族。8世纪被阿拉伯人兼并。

大夏

❶即“西夏” (385页)。
❷古国名。古代希腊著作中称“巴克特里亚”,亦称“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我国 《史记》、《汉书》、《山海经》等称其为“大夏”。位于兴都库什山与阿姆河上游之间 (今阿富汗北部)。阿赫明尼德王朝居鲁士时期曾为波斯帝国一行省。后属亚历山大帝国及塞琉古王国。大批希腊人和马其顿人来此定居,建起许多希腊式城镇,带来希腊文化。前三世纪中叶, 塞琉古王国国力衰弱,狄奥多托斯宣布独立,脱离塞琉古王国, 建都于巴克特拉(今阿富汗北境马扎里沙里夫以西之巴尔赫),是为大夏。其后继者攸提德谟斯(前230—前200年在位)及其子德米特里(前200—前160年在位)时期为大夏最盛期, 领有北起阿姆河上游, 南达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前174年左右,攸克拉提德斯(前160—前156)叛,自称大夏王,国土分裂,国势日衰。自前二世纪起,先后臣服于大月氏、哒、突厥诸族。八世纪为阿拉伯人所灭。因地处交通要冲,商业十分发达,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之枢纽。沿途城镇,不可胜数, 有“干城之国”之称。张骞曾过此。佛教极为兴盛。在第三代君主阿育王时代,以佛教为国教,并举行佛教僧侣第三次“结集”,编纂整理经、律、论三藏经典, 对佛教的传播以及犍陀罗艺术的形成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大夏

中亚古国。大夏人属东伊朗人种。故地在中国西北地区,很早和中原有交往。公元前174~前161年受大月氏第一次西迁冲击和向南迁徙塞种部落大战,失败。公元前145年占据中亚地区。约公元前139~前129年,由北方南下的大月氏人征服大夏。公元前128年,张骞出使大月氏以大夏呼之,西方称之“吐火罗斯坦”。

大夏

远古六代乐舞之一。形成于夏、禹时代。相传大禹因治理黄河有功,受人民爱戴,于是有皋陶创作了《大夏》这部乐舞来颂扬他。因夏禹以文德治国,所以舞者在表演时手执龠作为饰物,又因此而另名为《夏龠》。它的组织结构继承了《大㲈》的九成表演形式,对后来的乐舞之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周代经修正后定为宫庭舞蹈。春秋时期通常在鲁国祭祀周公的仪式上表演。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