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一、人民公社化与体制调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一、人民公社化与体制调整

广东的人民公社化,是在全国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下开展的。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定》以后,广东采取了先戴帽后建立体制和管理的办法,在一个月内就实现了农村人民公社化。全省119个县市,共建立人民公社803个,入社农户790多万户,占农村总户数98.8%。以后,公社规模进行了多次调整,到1959年3月时,人民公社调整为886个,平均每社9 000户,下辖20810个生产大队,平均每个大队415户,设有139 990个生产队,平均每个生产队59户。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涉及到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生产关系大变动,它所以能够在广东一个月内完成,其原因除了在人民中享有崇高威信的毛泽东的号召外,还有其思想、经济的社会原因。首先是,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增强了全省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也使许多领导人滋长了骄傲情绪和建设社会主义急于求成的思想;其次是,在农业合作化的促进下,在党的强有力领导和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推动下,特别是在中央提出的“大跃进”和15年内赶超英国的号召鼓舞下,农村掀起了大规模的兴修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高潮,到处出现了冲破社界、乡界的劳动大协作,有的地方办起了联社经济,建立联社组织,办起了农忙食堂、托儿所、幼儿园等后勤组织。省委在1958年春耕后,把全省4万多个农业社合并为23 528个。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人们在思想上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人民公社看作是发展生产力的好形势而加以接受了。
人民公社化以后,公社的体制调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人民公社社有制阶段;三级所有、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阶段;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阶段。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18:52